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义”的看法 [复制链接]

1#

   义,道义、正义,是适合以社会中人们普遍任务的准则,是评价一个人善恶的标准之一,是人身上一种善的表现形式,是被人们所推崇的一种正直的品质。《大学》中“君子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突出了作为人的品格而被人所重视。



      历史上东汉末年,社会处于变革时期,诸葛亮是一个让多方争取的人才,而他最终选择为刘备效力更多是因为刘备在他心中是皇室遗脉,是区别于曹操等乱臣贼子的具有正统地位的人,是民心所向的,是代表正义的一方,而他的一生也都为刘氏父子服务,成全了他的大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信念。


      在现代社会是非评判的标准已变得越来越模糊,而 “义”的提出给人们一个评价的标准,它不是唯一和最重要的标准,但它至少是给道德感模糊了的人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让人们重新思考它的价值、体悟它的意义。它的提出让人在思想上有了一个明确的准则在个体的行为上也有了一定的指导,从而在现实上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人们在生活或别的方面具体实践它,也达到一种修身的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8 15:30:4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义,顾名思义,就是义气

人们常说要讲义气,但这个义气不是现在社会上那种盲目的哥们义气,不分对错

这里的义气是说正义

TOP
3#

很多人把乂写成义,认为是一个意思,其实乂是交汇之意。义字没有这个意思。太宗是赵光乂,不是赵光义。湖南省宜章县,古叫乂章,大小章水交汇之意。很多资料写成义章其实是错误的。 义最早应该出现在《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而孔子把“义”作为君子必备的品性之一,到了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而到了今天“义”已离我们很远,只是在电视电影里看到那些混社会的人在那讲“好兄弟,讲义气”,而有多少人理解“义”呢?

TOP
4#

义,可以有两层意思。正义和义气。“义气”一词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刚正不阿的清官海瑞所体现的就是刚正之气,而我们熟知的桃园三结义则是忠孝之气的代表。就这篇文章我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忠孝的义气。在不少人眼中,“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畸变,狭义地成了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是要清楚义气的含义。盲目地和朋友“讲义气”,这样不仅与义气的初衷本意背道而驰,严重的话甚至会害人害己。当今,我们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来,而不是盲目地效仿这种畸变的义气。
TOP
5#

什么是义?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借钱还钱,天经地义”,数千年来亘古不变。历史上关于“君子之义”的故事也不胜枚举: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保护两位嫂嫂寻兄,过五关斩六将,只为那桃园三结义;荆轲感恩于燕太子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舍身刺秦王…… 如此为“义”两肋插刀的侠义英雄,“利”在他们眼里只是粪土。这物欲横流的年代,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利往。作为万物流通的货币,钱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最最重要的还是信义。倘若这个人言而无信,臭名远扬,人人远之,他再能做成一件事情,也只能靠运气了,对于义,我们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要清楚义气的含义。盲目地和朋友“讲义气”,这样不仅与义气的初衷本意背道而驰,严重的话甚至会害人害己。当今,我们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来,而不是盲目地效仿这种畸变的义气。 不是为了个人私利,意气用事,而是在道义允许的范围内做该做的,诚信待人,必要时舍生取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