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浅谈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1#

近日,在国学基金会智坛中浏览了陈杰思教授发表的“学习之道”这篇帖子,里面集合了很多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关学习的字句及其翻译。很多网友浏览之后都发表了一些自己对于学习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此自己也有一些按耐不住,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对于学习之道的浅略认识。


也许是上久了孙教授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自己不禁认为“学习之道”的研究其实也是一种方法论的探索。在我们感性的欣赏和回味前人的那些珠玑名言的时候,我们是否理性的思考过前人对于学习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浏览过陈杰思教授的帖子的人,都应该发现陈教授的帖子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如1.因材施教;2.博专统一;3.虚心求教;4.温故知新;5.循序渐进;6.熟读精思;7.重在心悟;8.读无字书;9.尊师重道;10.启发教学;11.专心致志;12.勤奋学习;13.切忌浮躁等等。


在此呢,我们无妨回到小学用老师交我们的分段方法,对它进行分段。不知大家分了几个部分,在下将此分为了两个部分。从第9部分尊师重道到最后的切忌浮躁,我认为是在谈论我们应该对学习抱有的态度,当然“启发教学”分在此中有一些牵强附会,不过这些不是我想论述的重点,不必深究!那么再看看剩下的那一部分,很显然孙教授的帖子的标题就是“学习之道”那么这些应该就是学习的方法了。如果大家真的都如我刚才所讲的那样想,那么借用陈教授帖中引用《二程文集》的一句话馈赠大家“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当然此句有一些语气过重,望各位海涵!


小生认为大家如果将各个部分分开来看的话,其确实也只能让您体会到那是在讲学习的方法,但是如果整体的来看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在透漏一种学习的思维模式: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个有些太理想化了很难办到。不过,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呢?有主次的学习和了解浩瀚的知识,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问题时我们要虚心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以前的知识我们不定时的温习一下,然后再循序渐进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而此时我们就要熟悉的了解和认真的思考我们所探索的领域,开拓自己思维的界度去感悟我们想要触及的地方,与此同时一些经验和教训也许可以帮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成功的挖到知识的宝藏!


也许大家看后会认为,我这只是把陈教授的总结的几点联系到了一起,纯属文字游戏。而且我以上说的那些话大家也都听过没什么新意。不过不用担心,容我再来举个例子:大家在路上遇到熟人的时候,经常会礼貌性的打个招呼,然后寒暄几句“您吃了吗?”“今天天气不错啊!”。我想问一句,大家每次为什么会这么做?也许有人会说:“废话,你自己不都说了是出于礼貌吗!”那我再问一句,是什么让你意识到你要有礼貌的对别人寒暄打招呼?其实,这个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在作用。因为我们自身的教育修养,使我们培养了一种对别人要有礼貌的思维,而这些思维有指导者我们做出显示礼貌的行为,就如同那个例子里,你对别人打招呼一样。那么类比于我们的学习思维模式,那么当你拥有了这种属于你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的时候,你会很主动做出能够让你更加了解你的知识的行为。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不需要外界的提醒,而是你自身做出反应。


所以,小生认为我们平常所谓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培养一种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会主动的让我们去更好学习的思维模式。


由于小生的学识水平有限,若有阐述不清和用语不当之处,望各位多多包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