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临睡前,我都要看一会书,才肯入睡。
一

,看至《明史》第二十六回,说的是明

祖朱棣入京后大肆屠杀建文旧臣之事,其中有三位大臣死得最为惨烈,读后令

不胜感慨。
建文帝出走后第一个遇难的大臣就是明朝的一代儒宗方孝儒。
早在

祖入京之前,

祖的谋士道衍曾密语

祖,嘱他夺得到天下后保全孝儒。

祖倒是赞

,无奈孝儒一味只是认定

祖篡位,有悖德行,也不管它哪个做皇帝都是他们朱家的事,不肯屈从,还当面草诏大骂

祖“燕贼篡位”,并说诛他十族都不肯屈从臣事,惹得

祖七窍生烟,杀心大起,把孝儒的九族及朋友、门生一起算作十族,行刑七天,前后一共杀害八百七十三

。
孝儒临刑前,赋《绝命词》一首:“天降

离兮,孰知其由?

臣得计兮,谋

用犹。忠臣发愤兮,

泪

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其弟孝友,

占一诗对其兄道:“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

仁在此间。华表柱

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随即与兄慷慨就戮,时

称为难兄难弟。
第二个遇害的是兵部尚书铁铉。
铁铉被逮至京,见

祖时以背对着

祖,抗言不屈。

祖强行令他面对,终不可得,于是割下铁铉的耳鼻蒸熟后拿给铁铉吃,并问铁玄味道甜不甜,铁铉大声回答:“忠臣之

,有何不甜?”

祖益怒,就把铁铉寸磔廷中,并把铁铉的尸首投入油锅,企图使铉骨面对自己,让他屈服,不料铉骨不但不服,还让锅中的

油飞起丈余,烫伤在油锅旁边忙碌的臣子,惊得

祖只好下令将其安葬。
第三个遇害的是左佥都御史景清。
景清始佯降

祖,被

误解,说他

生怕死。
及至一天,景清行刺

祖,被

祖拿下,清只得慷言:“

为故主报仇,惜事不

!”于是

祖大怒,将他剥皮,悬皮长安门。
一

,

祖出巡,从门下过,景清之皮,自断绳索,扑向

祖,又被

祖付之一炬。当


祖入梦,梦见景清仗剑入宫,找他报仇,

祖惊醒,厉声呵退,又辗转牵连,斩了景清亲朋故旧九族,直到村落为墟。
有后

评论孝儒之辈的所作所为,不光死得一点不值,而且还很自私、愚昧和残忍。因为他自己死不算,还要拉

亲朋好友一起去死;再说朱棣篡位,

家还是姓朱,并没有改名换姓,充其量只是皇帝的家事,不至于要以死相抗。
今天的

看历史,说说容易,如果要是自己真的

在那个时代,恐怕做起来也难。试想孝儒

居高位,又被尊为一代大儒,从小脑子里接受的都是仁、

、孝、悌、忠、义、

、仪、廉、耻等等之类的正统儒家教育,如果他当时真要臣事了朱棣,试问他以后还能拿什么面目来与他的学生和门徒面对?他还有什么脸面来对他们讲经学说、立足

世?
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千余年来根深蒂固的传承,才使得像方孝儒、铁铉、景清这类的

在生死攸关的当

选择了杀


仁,舍生取义的壮举,说他们自私也好,愚昧也罢,我想,他们的选择,于理于

,应该没有错。
读史至此,痛心之余,不免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