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仁”的思想对培养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启示:仁爱之心 [复制链接]

1#





当代大学生的诸多道德问题都源于仁爱之心的缺乏,鉴于此,应该以培养仁爱之心作为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点。前已有述,孔子的“仁”以“孝悌”为起点,“亲亲”,“泛爱众”,再推己及人,把爱扩展到一切人身上,“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大学生仁爱之心的培养,也应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为家庭承担责任开始。《南方周末》200449日报道,为了培养学生的孝心,在寒假里,某大学2003级的新生被要求完成一项家庭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在 “以自我意识为中心”惯性意识的支配下,很多学生觉得完成这个作业很难。我们不能说洗一次脚就能促进一个大学生仁爱意识的养成,但的确,它让学生与父母有了一次心灵接触,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岁月对父母生命的侵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心灵的震撼下,终将自己的疼爱投向父母。用这样日常行为的每一次小感动来激发大学生的仁爱之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怜悯心,逐渐使大学生这种出自内心深处平和,谦恭,真挚的爱不断向外推广,去对待他人,关心,体谅他人。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达到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目的。大学生只有“爱人若爱其身”,这种爱才是真诚的,深厚的,博大的,而不是出于一己私利的伪善的爱。“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且也是对别人一种深厚的爱的表现。有了仁爱之心,才能爱人之爱,恶人之恶,真正达到视人若己,克己为人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