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坚毅旗手,扶诚信之旗! [复制链接]

1#

     信作为中华人文成果中的十大义理之一,其在渊远的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它是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的灵魂,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古人有云:人无信则不立。又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信亦是人格的体现,一个人信用度的高低是其人生的方向和导航。倘若失去了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也必将成为“暂时的寄宿”,并终将化为泡影。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我们更应该以信立身,讲求信用,做一个坚毅的旗手,扶起信用的旗帜,弘扬诚信文化并使之永不停息的传承下去。

分享 转发
TOP
2#

历代经典论诚信

  中国历代儒家经典中,对诚信之道的论述颇多,现摘其重要者加以阐述。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诗经·郑风·扬之水》)
  ·无诚信品德的人的说话,人是不应当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须做诚实之人。
  「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
  ·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要求人说话要诚实、要有根据,切忌无实事根据的胡言乱语。
  「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论语·述而》)
  ·孔子教导学生时,提倡「文」(即《诗》、《书》、《礼》、《乐》等典籍),「行」、「忠」、「信」并重,希望学生能做到博学多闻(文)、敦品励行(行)、尽忠职守(忠)、诚实不欺(信),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戴圣编《礼记·儒行》)
  ·儒者重德,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可见,儒者是把「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法宝。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荀子·议兵》)
  ·施政守信国兵必强,施政失信国兵必弱。说明诚信是治兵的根本。
  「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荀子《荀子·强国》)
  ·古代圣王禹、汤,循义讲信而天下大治;暴君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所以,作为国君一定要慎礼义、讲忠信,然后才能治国。这是「君人者之大本也」。由此证明诚信是治国之本。
  「或问信,曰:『不食其言』。」(扬雄《法言·重黎》)
  ·所谓信实,就是指不违背和忘记自己的诺言,一定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班固《白虎通义·性情·论五性六情》)
  ·从一定意义上,信就是诚,诚就是信,二者是相通的,基本内涵都是真实无欺。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是诚实可信的。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周子全书·通书·诚下》)
  ·诚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亦是人的各种善行的根源。可见,「诚」在儒家道德体系中是何等的重要。
  「信者,无伪而已。」(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所谓「信」,就是无「伪」的意思。既不说假话,亦不做假事;既不自欺,亦不欺人。一切言行皆以诚实为本,排除一切虚伪、虚假。
  「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
  ·「诚信」是人的法宝,因为「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君无信用不能使民,失去民心则不能守国。所以古代圣王不欺四海,五霸不欺四邻。善治国者,不欺其民;善齐家者,不欺其亲。可见,信在治国齐家中是何等重要。
  「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孟子师说·卷七》)
  ·诚信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只有人具有诚信美德,而禽兽则是不讲诚信的。如果人只求物质私欲而不讲诚信,就是一种丧失人性的禽兽行为。
TOP
3#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要求人说话要诚实、要有根据,切忌无实事根据的胡言乱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