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俭,朱熹解释为“节制”。现在很多地方把 “温良恭俭让”的俭译为俭朴,我觉得不太准确。《论语》中:“礼,与其奢也,宁俭”,“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等句的“俭”更接近“俭朴”。而孔子是靠温良恭俭让问一邦之政的,所以这五个字当都是待人接物的态度,翻译成俭朴就不通了。这里的俭当是《说文》里的“约也”,即孔子是靠谨慎地节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取得别国君臣的尊敬,最终闻一邦之政的。

分享 转发
TOP
2#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一直以来都作为我们的行为规范。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我们跟应该倡导节俭,大自然中供我们人类使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轻易地浪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重视节俭,比如打饭的时候最好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够吃就好,把餐盘里的东西吃完,每次在学校食堂我都能看到满满的事物就被同学扔掉了,要知道那些东西消耗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才做出来呀。还有许多同学在宿舍里从早到晚都开着饮水机、电脑,电池一直充着电,洗东西的时候总会放很多很多水,这些小小的举动都会浪费掉很多的资源,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就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TOP
3#

谈节俭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提倡并保持下来的传统美德,影响着所有中国人的行为,两千多年前的《左传》中就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论述。
生活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而周恩来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节俭对于治理国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欧阳修云:“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意思是说,节俭利于家邦。明太祖朱元璋抑奢倡俭,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与此相反,清代慈禧太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当然,我们所提及的“治国”并不代表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而是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但是无论什么社会制度,节俭对于治国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因此,节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大。试想,如果一个国家,从政府到人民,都以铺张浪费相尚,国家岂能不亡?民族岂能长存?
节俭与否和贫富并无直接的联系。也许,穷时节俭是不得已的,只为度过困难,但富时节俭是主动的,是对自己一种有意识的磨练,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好作风。
节俭是一种优秀的品德,磨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收益终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