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义”的理解 [复制链接]

1#

      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所谓“义”就是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义”,即宜,是应当去做的公益之事,是对他人对大众有利益的事。义是为仁之事,是为大众谋福祉。义不
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他人,为了大众。义有什么错?集体里面如果没有义,个人只图私利,集体何以存在?
   “义”,就是要有义气,当然不是江湖义气,是一颗正义的心,不管谁有错,都要勇于提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