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构建和谐社会 [复制链接]

1#

和谐是自然的本质,自然中也充满和谐。和者,和睦也,和衷共济。谐者,相合也,力图避免一切正面冲撞。和谐,英文叫harmonious,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 和睦协调”,何为“和睦协调”?“和睦”者,相处融洽友好也;“协调”者, 和谐一致;配合得当也。和谐者,成了一切事物的根源。暂且抛开和谐与人的关系不说,单是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和谐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点。春日桃红柳绿,和风细雨;夏日绿叶成荫,菡萏盛开;秋日满山红枫,落叶飘零;冬日白雪皑皑,暗香浮动……所有的原始环境都充盈着和谐的气氛。无论是琴瑟还是琵琶,无论是大钟还是木鱼,各个都能演绎出绝妙的音乐,绕梁三日,尤嫌不足,这是艺术上的和谐。社会和谐,顾名思义当指这个社会,人民和睦相处,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各部门、各阶层配合得当,经济协调发展。这样一个社会,正如孔子所提倡的“大同世界”一样,是全世界人民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
“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是中共在执政将近60年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吸取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后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构想,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领导核心智慧的结晶,其无疑给中国以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我个人认为,建设和谐社会,是和当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也是由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目标,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目标,是在我们实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所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性目标后,面对新的社会问题所提出的新目标。建设和谐社会,不是由某一人、某一个政党赏赐我们的,而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和谐社会的目标才是真正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目标。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全民的共同努力,诚如随想先生在留言中指出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思考“你为此又替这个社会做了多少实事”,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所处的地位和角色的不同,必然决定了其承载的义务和责任的不同,政府部门作为社会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也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普通民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话语权,是一个成熟社会的标志,也是和谐社会不



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民众在直接关系到自己生活问题上用法律允许的手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有关部门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正既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也是民众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贡献。
谈古论今从古代开始,和谐就一直影响着世界.“和”是儒家特别提倡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中对“和”的解释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即适合、适中、恰当、恰到好处之意。是天下人们应当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论语。述而》篇,子曰“„中庸‟ 之为德,其至矣乎”, 把“中庸”看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使人们越来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强化国家机器的同时,以“礼治”来规范世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维护社会秩序从而达得“长治久安”的不容忽视的大政方针,“礼治”被推倒了重要的地位。在《论语。学而》篇中,他的学生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子提出的“和为贵”就是为了缓和“礼治”所规定的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古往今来“和”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这也是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所在。
孔子及其弟子们认为“和为贵”这是古之圣贤明君治理国家和处理大小事务的原则和的方法,其可贵之处就在于突出了一个“和”字。但是也同时提出:“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凡事只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也是行不通的。提出了“以礼节和”,的思想。在《论语》中不止一次地讲到“不学礼,无以立”。《论语。颜渊》篇: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凡事既要讲和谐,又要用礼来调节和约束。可见,孔子的“和谐”和“礼治”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不可偏废,偏一则“过犹不及”,既要强调“和为贵”,又要“以礼节之”。
孔子的和谐观还包括:为人处世既要讲求和谐、顾全大局,又要坚持原则、不失自我。《论语。子路》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即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但不失自我之意;“同”是完全一致,没有独立见解之意。“和”和“同”是孔子区别君子和小人思想意识的一条重要原则。君子可以和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独立的人格,对任何事情都要经过独立思考,既讲和谐,顾全大局,又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君子重视个人与社会、与周围世界的和谐一致,但又十分重视自己独立的个性,重视自己的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小人则相反,没有独立见解,处事为人不讲原则,一味应声附和,知和而和,有失自我。尽管如此,小人与别人却不能保持和谐融洽的友好关系。其实,在所有问题的处理上,君子和小人之间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 “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所包含的深刻的哲理和高度的智慧。
在当代,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家庭的和谐,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元素。我曾听到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家庭妇女在外碰到四位老人,看起来又饿又累又渴,妇女动了恻隐之心,想请老人们到家里。四位老人分别叫“财富、成功、平安、和谐”。一位老人说,我们去多



了你家受不了,你只能请一位。善良贤惠的妇女征求了家里的意见,就拽着“和谐”老人往家走。令她奇怪的是,“和谐”在前面走,那三位老人都跟着。妇女说,你们不说去一个吗,怎么都跟着呀?那几位老人笑着说,谁叫你请“和谐”呢?“和谐”一到,“财富”也就到了,“平安”也就到了,“成功”也就到了。
家庭和谐需要每一个人来建立,建立良好的家庭是家庭和谐的必要条件,那么就既需要郎才女貌,也需要夫妻恩爱和睦。家庭的和谐为社会和谐创造了条件,每一个家庭都和谐,人人都能尊重,和谐相处,社会才能真正和谐,才能赢得大发展,赢得科学发展。其实世间万物都是这样,因和谐而妍美。“春色宜人,只缘百般红绿争芬芳;秋光爽目,皆因万类霜天竞自由”。那么家庭和社会,因和谐而温馨,因和谐而发展,
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内心缺乏“爱”字和“和”字,幸福指数总是随着难填的欲望上涨,最终恐怕就栽进麻木不仁、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阴沟里。  
  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每个人只有达到个人和谐的境界,也只有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和人的内心和谐,才会实现和谐社会的崇高目标。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回味过去和谐酝酿的气息,展望未来和谐开创的美好。让我们品和谐之美,谱写创造美好世界的基本音符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