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仪文化与和谐社会 [复制链接]

1#
礼仪文化与和谐社会


在人类文明史上,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礼仪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礼仪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一、礼仪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和谐文化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中相互交流情感信息时所借助的某种原则和方法的综合,它与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相联系,反映着社会文明风尚的程度,既具有一种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惯用形式。它源承于中国几千年的“和”文化思想。“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繁多的仪式和在日常生活中区别尊卑等级、协调人际关系的礼节规则,有了内容比较完备的礼仪体系。透视这浩翰的礼仪体系,无论是做人之道、从业之道、治国之道,还是日常行为的规范、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包含着最为关键的要素,即“和谐”。


礼仪文化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在一定规范内进行,使社会关系更趋和谐。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礼仪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是从礼仪文化的本质还是从其发挥的功能来看,以“和”为中心的礼仪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并构成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形势与社会背景下,礼仪文化建设既要汲取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也要寻求创新性的发展。


  二、赋予礼仪文化以时代内涵


  礼仪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文化标志着社会的文明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礼仪文化的内涵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这一方面取决于物质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时礼仪文化又不断地被总结、提升、传承和发展,反过来成为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科技、文化、教育都日益趋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礼仪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古代传统礼仪以“致中和”为主体,推崇仁敬、正义、诚信、辞让、慈孝,在此基础上,新型的礼仪文化更为注重民主与文明。一般而言,礼仪文化的内容有三个来源:一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所包含的传统礼仪文化资源;二是当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三是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现代礼仪文化既要继承中华礼仪传统,同时也要在与其他文明的学习交融中不断推进。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矛盾、价值观冲突、道德失范等问题,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现代礼仪文化及观念的树立,将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为礼仪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创新性地提出了新阶段的礼仪标准与要求,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发扬光大。


  三、多渠道推进公民礼仪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仪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礼仪是有关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当代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而言,公民礼仪素质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推进。


  家庭教育是礼仪文化的启蒙阶段,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都极为重视,将礼仪教育视为少年儿童的必修功课。孔子就曾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立”。朱熹曾在《童蒙须知》中从礼服冠履、言行步趋、洒扫涓洁、写字读书等方面对儿童礼仪作出过严格规定,明代王阳明也将学习礼仪列为儿童每日的必修课程。虽然当代对于青少年儿童的礼仪教化已不及古代社会繁琐和严格,但礼仪教育仍然是家庭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渗透入生活能力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推进公民道德教育,要求从儿童启蒙阶段抓起,将礼仪内化为个人素质的一部分。


  学校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规范化阶段,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之一,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单位以及社区予以引导推进。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外,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单位和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可以组织职工或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em07]
分享 转发
TOP
2#

[em01][em01]
TOP
3#

孔子之“礼”与和谐社会

孔子强调人们应该以“礼”来对待他人,“居上不宽,为礼不敬
,临恶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以恭敬的态度施行“礼”,上下级应该互相体谅,营造
一种宽松的社会人文环境,这样才能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孔子认为“礼”
作为社会交往的原则十分重要:“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
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大家常喜欢用的一个词“和为贵”就
出自这里。“和”是和谐之意,中和两个人之间不和谐的地方,使两人或更多的人能和
睦相处, 均衡发展,这种社会秩序约束作用就是“以礼节之”的意思,没有“礼”的约
束,社会生活就会失去平衡,就容易发生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仁”的精神是求得理想
人格,用“爱人”,“己立立人 ,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来调试
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礼”的精神是调整和规范人们之间的矛盾分歧,加强外在
约束,使社会生活能够有序地进行。这种以“和为贵”为准则的“礼”正是孔子所梦寐
以求的。
当今社会,礼尚往来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但也滋长了社会的腐败风气,从而引发的一连串社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认为重新认识孔子的“礼”是必要的。

TOP
4#

将礼仪作为一种基本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内容,更多的还是儒家的文化贡献……

TOP
5#

礼的价值

1、礼以养德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暂且免于犯罪,但缺乏廉耻感;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民众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道:通“导”,引导,教导。齐:规范,整治。格:亲近,服从。)

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修身》)

译: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性恶》)

译:现在的人本性邪恶,必须依*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义才得到矫治。 2、礼以立身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译:《诗经》激起好善恶(wù)恶之心,遵循礼才能立身处世,音乐可以成就人的道德情操。(诗:指《诗经》。)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译: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葸:畏惧的样子。绞:刻薄。)

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荀子?礼论》) 译:谁知道恭敬辞让是用来确保平安的!谁知道义理文化是用来陶冶性情的!

故君子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七)

译:所以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和争夺就会导致混乱。

能行礼者,其身必安。([]胡瑗《周易口义?说卦》)

译:能行礼的人,他的身心性命是安适的。

3、礼致和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译:名号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办事就不成;办事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得当;刑罚不得当,人民就不知道怎么做。(中:得当。)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译: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调理人民,有利于子孙后代。(社稷:土神和谷神,ersonName ProductID="古时" w:st="on">古时ersonName>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后嗣:后代子孙。)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译: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礼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发挥禁止的作用,法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才施用。

礼者,法之大分,去争夺之道也。([]朱震《汉上易传》卷三《上经》)

译:礼是对规章制度的极大调和,是消除争夺的方法。(分:调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