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义之我见 [复制链接]

1#
孔子认为:君子怀德。
  德不孤,必有邻。
  苟无至德,至道不凝焉。
  所以他对学生的德行教育格外注重。他的德行教育以“仁”为核心,包含义、礼、忠、恕、直、勇、孝等各个方面,可谓很完善。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之所以能在后世独树一帜,发扬光大,影响中华文化直到今日,与他注重道德教育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佛教着许多的戒律清规,这都属于道德的规范。那么在重视道德教育这一方面,二者可谓不谋而合。
  (1)、仁义
  近代学者王恩洋先生解释此二字说:“仁者,慈悯而无贪求之心志行为也。”“义者,吾人立身制行,应事接物恰当其宜之谓也。”因此“仁义”是极为重要的人生规范。儒学经典之中保存的有关孔子“仁义”之言论甚多。如关于“仁”的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君子无终食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身)以成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关于“义”的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忠恕孝慈
  忠恕是孔子的——贯之道,是为人之要旨。《论语》云:
  于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还特别注重孝慈,他认为“孝慈则忠”。孝是立人处事之根本,小孝则敬养父母师长,大孝是忠于国家,报效民众。故儒典中言:
  孝弟(悌)也者,其仁之本与。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奉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由此可见,“孝慈”与“忠恕”之道于今日之个人、社会,仍然是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