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善人或德性人的发展 [复制链接]

1#
(二) 以德分人:
1, 贤人善人有德性者:那个阶级的人都有,他们做善事,讲仁义,讲良心,知廉耻,好施舍,心态平和,不投回报。这种人占绝大多数,即“人之初,性本善” ,若不受意识形态的污染和政治运动的鼓动,仍保持人的本性,不变成狼性;
2, 不恶不善者:即不做好事,也不做坏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保持纯自然心态;
3, 恶人:很少,极个别,以穷人多,即所谓的“穷凶极恶”。主要两种人:一是破落地租主的子孙,他们恶劳好闲,无所世事,行偷盗欺榨之能,最能欺压富农和富裕中农,如把死狗埋在他们祖先的坟里,以敲柞钱财;另一种人叫“天棒” ,东北叫“棍” ,耍无赖叫“立根” 。他们财产少,没有任何顾忌,天不怕地不怕,到处惹事,欺软怕硬。这两种人属于地痞子,如现在网上的吧痞子和文痞子,共和初期起了极其破坏作用,有的人进入政权,导致权力的极端化、简单低俗愚味化、暴力残酷专制化。要不有人把二、三十年代称为“痞子运动”就是这个原故。
(三),以文化分人
1,高文化人:高中以上学历,一个村里有几人,他们多是地租主,富农和中农的子弟。从事工作教书、当保长、保队付等职。
2,中等文化:中农和贫农子弟,初中生,他们教书或仍务农或经商。
3,低等文化:他们多是中农贫农子弟,读小学、读私孰,读私孰者孔孟学的好,文学工底不错,字写的好,也能当保甲长。
大学生极少,一个乡有一两人或无,毕业后当中学教师或在城里做事。
这些有文化的人占人口的10%左右,剩下都是文盲,不学书,但知仁习礼,传承着民间口头文化,潛移默化承袭几千年来中国的道德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