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仁”的潜力,关键在于个人的自我修养和努力。这种自我修养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由内而外、由个人到社会的过程。孔子提出的“为仁由己”表明,成为仁者的过程是自我主导的,他人无法替代。
在政治层面,孔子主张君主要以仁爱来治理国家,实现德治。他认为,君主的德行能够感化人民,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在教育方面,孔子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平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以培养个人的德性和才能。
孔子的“仁”思想对后世儒家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四端”理论,即人性中固有的四种道德情感:仁、义、礼、智。孟子认为,通过培养和扩充这些内在的道德情感,人可以达到“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