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麻木不仁 △mámùbùrén △典故: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出处: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针刺不痛。” △例子:没有同情,没有热,是~?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17▲求仁得仁 △qiúréndérén △典故: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例子:君所谓~,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18▲仁浆义粟 △rénjiāngyìsù △典故: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出处:《搜神记·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19▲仁人志士 △rénrénzhìshì △典故: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例子:大批~,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20▲仁心仁术 △rénxīnrénshù △典故: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例子:他送给张医生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四字,表扬张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21▲仁心仁闻 △rénxīnrénwén △典故: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22▲仁言利博 △rényánlìbó △典故: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23▲仁义道德 △rényìdàodé △典故: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例子:你说凡是一口~的人,都是些伪君子,真是一点也不错。(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24▲仁义君子 △rényìjūnzǐ △典故: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2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rénzhějiànrén,zhìzhějiànzhì △典故: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例子:俗话说:~,所以我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应该理解。
26▲仁至义尽 △rénzhìyìjìn △典故: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处:《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例子: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总算是~的了!(冰心《斯人独憔悴》)
27▲色仁行违 △sèrénxíngwéi △典故: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出处:《论语·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28▲杀身成仁 △shāshēnchéngrén △典故: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例子: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了。(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29▲为富不仁 △wéifùbùrén △典故: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例子:自古道“~”。(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回)
30▲一视同仁 △yīshìtóngrén △典故: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子: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31▲志士仁人 △zhìshìrénrén △典故: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