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庄子《大宗师》有感 [复制链接]

1#
前面,庄子把人分了几个层次,真人、圣人、仁人、贤人、士、役人等,当然最高层次是真人了。老先生接着又从表象、内在、社会属性上描述了真人的三种境界,说明真人只所以是真人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真人凭什么就是真人,为什么比别人表现卓越?也就是说内在原因是什么?这就是老先生下面要讲的东西。期待的“大宗师”要登场了。

这里我还想再还想再啰嗦一句,庄子的思想是求生存的一种智慧。读庄子时,不能忘掉这句话,记住了,就好理解;记不住,忘掉本义,成天幻想着得道成仙,就会误入歧途。这里仅以上文庄子原话佐证:“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现在我们接着看原文: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译文用蓝字),死了活着,命中注定的,就像天有黑夜和白天更替一样平常。(这里依然用了两个说不清楚、但又很清楚的概念“命”和“天”。从古到今,尤其中国人一直都在讲,我也只能用一句名言“你知道的”打马虎眼了)。(这)人是没办法参合的,是自然的本性。

让人头疼的第一处到了,彼特以天为父,这里的“彼”到底指的是什么?与后面的“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对比,肯定不是指“人”;但显然也不是“道”,与人是不同质的概念,不能类比的,况且“大宗师”还没有登场;仅从此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彼”就是“物之情”,但“物之情”就是天,怎么能“以天为父”?;我们也可以假设“彼”指“真人”,但后面句子中的“卓”和“真”是指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彼”,庄子是在说“圣人”。原因两点,一是庄子在前文为了衬托“真人”,对圣人有过相应的说叨,这里亦然;二是从庄子“去圣去智”的思想体系看,在这里他懒得提“圣人”二字,轻蔑地以“彼”代之。当然也是追求语言美的行文需要。

让人头疼的第二处,“而身犹爱之”和“而身犹死之”两句中的“之”,如果简单地认为前一个指“天”,后一个指“君”,那么文中的“犹”作何解释?“犹”在字典里有相似、尚且、仍然几个意思,用在这里最贴切的应该是“仍然”。照这样的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自身仍然爱着天,自身仍然愿意为君死。那么反问一句,都以天为父了,怎么还说仍然爱着天?都认为君主高高在上了,怎么还说仍然愿意为君主死?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为什么要说“仍然”?

所以我认为这个“之”应该另有所指。如果把“而身犹爱之”和“而身犹死之”两句话倒过来说,“而犹爱之身”、“ 而犹死之身”,意思就是仍然爱惜自己的身体,仍然愿意为君主去死。连贯起来意思就是:圣人(虽然)特别地认为死生是由天决定的,却仍燃爱惜自身(生命),人们(虽然)特别地认为国有君主,能给自己生存带来好处,却仍然愿意为其献出生命。这里还要解释一个字“愈”,不能取“超越”之意,应该是“好了”的意思,“愈乎己”就是给自己带来好处。看过几乎所有的翻译,全都把“有君”的“有”字视而不见,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好了,接着翻译。圣人以天为父(认命),却亦然爱惜自己的身体,更何况超越圣人的人(真人)!言下之意,真人比圣人还要爱惜自己的生命。这是显然的,驻颜有术、长生不老等等,都是修道者追求终极目标吗。人们(虽然)特别地认为国有君主,能给自己生存带来好处,却仍然愿意为其献出生命,更何况真人呢。这里还是很有意思的。以庄子对“真人”的界定,应该说真人是超出国君,无论哪方面,国君的修为是超不过真人的,但真人为什么也愿意为国君献出生命?视乎从态度上比一般人还要坚决?我想解释一下。一是庄子的思想脱离不了时代的局限,这里就是时代的烙印;二是庄子的哲学是求生存的哲学,他也怕杀头啊,道行再深,让人从肉体上消灭了,那一切也就等于零;三是真人不管修为有多高,但也高不过国君,因为国君是天子,代表天,你都以天为父了,你还能怎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