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相貌背后的隐喻 [复制链接]

1#
孔子相貌背后的隐喻

《孔子世家》里面有一段关于孔子相貌的描述: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按照这个郑国人的说法,孔子的额头长得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而脚却比禹的还短。
且别说孔子长得怪不怪,关键是这个郑国人真知道这几个人的外貌特征么?
别说相隔上千年的古人了,即使是两三代之前的人物,也往往众说纷纭。即使到了照相技术兴起的近代,人物肖像闹乌龙的例子还层出不穷。
那么,这段关于孔子外貌的记载怎么会被正儿八经地流传了几千年呢?
这里我们需要从一个古代流传很久的方术观点寻求启发——相由心生。
古时候的相术认为,人的外貌特征和一个人的性情,命运是有着对应关系的。其中最出名的例子莫过于《三国演义》渲染的“反骨”了。
在这里,我且假设,这个典故里面的郑国人,也持有类似的观念,而且还活用了这个观点:
”尧我没见过,尧的故事我还没听过嘛!“
于是我们就可以把这段描述转化为对于孔子思想的描述了:
额头像尧——和尧一样,推崇天下为公;
脖子像皋陶——和皋陶一样耿介正义;
肩膀像子产——和子产一样以民众的福祉为己任;
腿脚比禹还短——比禹治水还要劳累
这么一处理,这段话就和《论语》微子篇的楚狂接舆和长沮桀溺的说法贯通起来了。
当然,接下来的“丧家犬”更加是一记暴击——没人供养得起你这宏大的理想啊。
当然,这种“理想无处安放”的情绪,或隐或现地贯穿了孔子的一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