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虽然主张有教无类,同时非常重视因材施教。孔子敏锐的注意到教育个体的天赋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聪明觉悟高,有人愚钝反应慢。他对待不同弟子问的同样问题,往往会因个人天赋资质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不同的回答。《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孟懿子问孝,子曰:“勿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勿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而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回答学生同样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进行教学实践时就应格外的注重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不同的速度向进步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