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经》中的伦理道德 [复制链接]

1#
       道德这一概念的起源甚早,虽然形成较为系统的伦理思想恐怕应该是始自孔子,可是孔子伦理思想中一些主要的道德范畴、行为规范、伦理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出现。先以“孝”为例,孝的观念,在西周统治思想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周颂•闵予小子》中说:“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此诗反映了周初统治者要子孙们永远以先皇的“克孝”为榜样,以继承文武的事业。《大雅•下武》所说的:“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也是同样的意思。经过统治者的倡导,孝的观念在西周末年已经流传得相当广泛。有一首怨刺诗《小雅•蓼莪》怨周幽王使人民劳苦,不得终养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民莫不榖,我独不卒”。再看“德”的范畴,“德”的内容在《诗经》里是十分广泛的。一指爱民,《小雅•南山有台》中说:“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强调作为“民之父母”的统治者要取悦于民。这当然是在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但是对于周初统治者来说,凭借人民的力量得以推翻庞大的殷王朝,因此宣扬一点“爱民”并不奇怪。二是指纳谏慎行,《大雅•抑》中说:“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三是指忠君,周宣王的大臣尹吉普作诗《小雅•烝民》歌颂山甫的美德,说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四是指孝悌,《大雅•既醉》说:“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小雅•蓼萧》中说:“宜兄宜弟,令德寿矣。”以上这些关于“德”的阐释,都是比较粗糙的、片段的。但是它们是之后儒家德治理论的思想前提。
      
       伦理道德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性的。《诗经》中宣扬了很多统治阶级的道德意识。但是在所采集的不少民歌中也体现了被压迫者的道德意识也在逐步形成。脍炙人口的《伐檀》、《硕鼠》诗篇,“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都是对统治阶级贪得无厌的本质、巧取豪夺的手段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们抗议贵族强加于他们的非人待遇,《小雅•何草不黄》中就说:“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有时,他们也发出几声哀怨,《小雅•苕之华》中说:“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