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不喜欢庄子,特别是那些野心勃勃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眼中,庄子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甘堕落、不思进取的人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庄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我们现在的史料记载,庄子做过漆园小吏的小官,后来就再也没有进入过官场,一生贫困潦倒,食不果腹。庄子这样的生活,让后人看来确实是有些凄惨,然而,庄子可不这样认为,他的目光,早已定格在了宇宙和人生,他乐在其中。这就是庄子喜欢的生活,自由,快乐,充实,有趣。庄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适合自己的是什么,所以,他选择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正所谓:自知者明。
庄子喜欢认识自己,喜欢研究人生。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互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可见 ,庄子是有自知之明的。然而,生活中有好多人不能够正确的人生自己,以至于生活的很累。“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情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清朝的大才子郑板桥曾经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让后人读起来不免感到疑惑。但是,这不是落魄寒士自我解嘲的风凉话,而是郑板桥都经历了宦海沉浮后的表达,这是对自我的认识,自我的反省。世事无常,人们所拼命追求的,所拥有的,是否是我们最需要,最珍惜的呢?可是世人往往被物质名利所累,不能自拔。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追求,一个有追求的人生是充满着意义的。庄子教我们:在开始追求之前,要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适合自己,不要盲目的随大众潮流。人只有清醒的认识自己,才能在世界上更好的表现自己,你所追求的东西才会更适合自己。大家都知道,马克思是哲学大师,思想家,可刚开始,年轻的马克思却想当一名诗人,并努力写过一些诗,直到后来,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兴趣不在写诗,于是,他开始研究哲学。试想,如果马克思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那么德国只不过多了一个平凡的诗人,而国际共运史上则失去了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或不适合做什么,既不需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自卑退缩。庄子追求的是自由,是正义,所以,他放弃官职,隐居乡野,去思考人生,思考宇宙。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能力都有所差异,然而,庄子告诉我们:人无贵贱,追求无贵贱,但要以“道”得之,心存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