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梭罗和瓦尔登湖 [复制链接]

1#
超验主义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斯坦利·卡维尔曾评价:“我们学过的所谓的哲学,与梭罗的作品相比,都显得惭愧。”然而这么一位伟大的作家以及哲学家,却过着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看似平淡,近乎原始的简朴生活。
梭罗于1817出生于年马赛诸塞州康科德,并在这个小镇度过了大半生。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但却很看不起大学,毕业后也无任何成家立业的想法,在家乡执教两年后成为思想家爱默生的门徒,并在爱默生的支持下开始了超验主义的实践。1845年,他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山林,自己建造了一个小木屋,自食其力,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原始简朴生活,在这期间,他不断思考和总结人生。后患肺病,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
他的一生质朴,简约。用世俗的眼光看,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在他的同学们经商发财,走向政界时,他却在山林隐居,他一生未婚,在世时也无显著成就,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这与大多数人向往的成功截然相反。然而,2004年,梭罗博物馆在16个国家发布测试,询问人们是否认为他的一生很糟糕,结果只有5.6%的人认同。甚至,有许多银行经理,政府职员留言说羡慕梭罗的一生,羡慕他能顺应自己的天性而活着,而自己确只能在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生活里,日复一日,烦躁而又不情愿的忙碌着。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现代生活物质不断丰富,为什么人们的满足感却在下降?我想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给出了答案。他在书中说道”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那怎样才叫增加灵魂的财富?梭罗认为,灵魂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大多数的奢侈品和所谓的生活便利品,并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对人类进步的阻碍。 人们如果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因焦虑扰乱内心的宁静。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抛弃现代生活的繁文缛节,梭罗反对模仿,对于现代生活物质享受,也不排斥,只是批评人们没有好好利用。“我们接通了越洋的电缆,却要用它询问阿德莱德王妃是否得了咳喘,并未用它交流人类的思想。我们建成了铁路,却坐着它去城里消磨时光。”大多数人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里迷失方向,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在梭罗博物馆的测试中,一位接受采访的商人说“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可是为了挣钱,我却成为了一名画商,现在我天天有一种走错路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梭罗所说的“在物质中迷失方向”,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数不胜数。对此,梭罗所给的建议是“简化,简化,再简化”。顺应自己的本心,不要模仿,而是要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抛开多余的物质和世俗的看法。说白了就是抛开名利,为自己的喜好而活。
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谁都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只因生活所迫才变得物质化。谁不想过得逍遥,可就是鬼使神差的无法做到。大多数人都世俗,这是这个世界的规矩。谁都想过得体面,都不想被视为异类,于是在精神和物质中,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物质。想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过得简单,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你是否敢反抗物质的束缚?你是否敢开拓属于自己的淳朴生活?你怕不怕被别人视为异类?
瓦尔登湖畔的幽静被无数人向往,却难以寻觅。其实,淳朴与繁杂,本真与诱惑也只在一念间,跨过这道界限,只需勇敢的迈步。“如果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只要心诚,在哪儿都可以做得到,无论实在纽约、伦敦、孟买或东京”瓦尔登湖畔的幽静不是要在山林里找,而是要在心中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