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尽忠 [复制链接]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难免一死,但要死的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就可光照千秋可青史留名。忠,是一种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对事对人的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因为它必然要通过人事才能表现出来。其对象较为广泛,对自己的份内之事,对亲、师、友、君所交待的事都要忠(尽心)。间接地,也便成了待亲、待师、待友、待君(但绝非汉以降特指的对上、待君)都应该忠(尽心)“忠”何以能够成为“教之先”和“行之本”?《忠经》指出,这是由于“忠”能够至公无私,于是“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后来,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也证明,忠是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以人们最重视的“仁、智、勇”三德为例,有了“忠”,它们的实施和作用才能得以保障;离开了它,一切都是空的。“夫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智,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仁而不忠,则私其恩;知而不忠,则文其诈;勇而不忠,则易其乱。是虽有其能,以不忠而败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历经数千年的文化洗礼,忠义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人心中,成为国人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准则。忠义文化为后人传承,忠义精神为世人称颂。
战争时期、国家危难时刻,需要像岳飞、木兰等赤胆忠心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其实和平时期又何尝不是这样?今天,我们的国家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个中国梦而奋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