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 :
1.中国传统的“仁爱”
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
2.西方的“仁爱”
爱人如己是人类最高理想,行为符合这种理想即符合诚信原则。
宽仁慈爱;亲爱。
《淮南子·修务训》:“ 尧 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史记·袁盎列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我 西王母 使者,使 蓬莱 ,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 明 唐顺之 《廷试策》:“盖虽天心仁爱,欲以助陛下宵旰之忧,而隆 嘉靖 之治,意者民之危苦无聊,所以感伤和气者,亦容有之乎!” 瞿秋白 《乱弹·红萝卜》:“对于这种寄生虫的攻击,暴露,讥刺……只嫌太温和了,太仁爱了。”
【原文】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1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注释】1.已:(yi挤)《易·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玄笺:“已,止。”《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陈风·墓门》:“知而不已,谁昔然矣。”《诗·小雅·南山有台》:“德音不已。”《诗·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己矣。”《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广韵·止韵》:“已,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译文】所谓的仁,是说其从心底里欣然地去爱别人;他喜欢别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灾祸;这是从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报的情感。所以说:“那上面的与人相互亲爱有所作为而不有心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