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意新解:对公民和社会来说,
“礼”首先是一种外在表象。礼最初是
指礼仪、礼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
。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行为规
范,社会才会和谐有序。
“礼”还是一种内在精神。
“礼者,示人以曲也”
。己弯
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这种内在精神对当代人来说,
最需要提倡的就是平等、
尊重、
理解和宽容。
外在表象的礼容易学习,
但内在精
神的形成则需要长期的培养、
教化。
而要在全社会普遍形成这样一种精神,
则需
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体制的不断完善。
。古人说:示人以曲也。己
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孟子说:恭敬之心即为礼。说
的通俗一点即为礼貌,礼俗,礼节。古时候非常注重礼节,故有繁文缛节之说。
虽然现在不必要那么严苛,
但是必要的礼节在各种场合都是应该要注意的。
简单
来说,
在任何场合就应该注重礼仪,
尊重他人。
要得到他人的尊重,
首先要尊重
别人,
只是古往今来的道理。
先从自身说起,
每个人的仪态,
礼节都是体现一个
人素质的地方,
我们不要求仪态万千,
但至少应该是得体大方的。
在日常生活方
面我们就应该将就礼节礼貌,
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有无礼节是人与禽兽的差别所在,也是人类社会祥和的基础。综观今日,讲礼、
识礼者少,
故社会秩序乱象常见,
各种摩擦、
冲突频繁发生,
人们相处不仅缺少
安全感,
甚至有举目皆敌的危机感。
这就是很多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
所以当今
社会道德沦丧,
很多都是不注重礼的结果。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个体,
有礼节
,
守礼则文明,隆礼则相安而致治。群体,无礼节,无礼则暴乱,悖礼则相争而致
乱。
”所以说,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
从中周旋的力量。从个人到国家无不需要礼节来维持我们的原则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