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素书·遵义章》其六 [复制链接]

1#
六: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唯遵义则事功不隳,否则其弊立现矣。遵义即阐明施人、行义、赏善、罚恶、立事、成功的道理。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废弃,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啬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忽略自己的缺点,却对别人求全责备,这样的人不可能治理好天下;自以为了不起而看不起别人的人,必定会被别人所抛弃。因为别人的过失便搁置其功劳,一定会遭受损失,部众产生异心并且投靠外国,国家必定灭亡。既然用人却不信任人,最后必将导致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小气,形于颜色,必定是人沮丧;许诺的多兑现的少必定导致怨恨;开始时候竭诚欢迎后来又拒之门外是背离常道的。
这里《素书》告诉我们:功劳自己占,过失别人背,对己宽容对人严苛,这样的人没有人会喜欢,会愿意和他做朋友。长此以往,就算是他本事再大,才华再高,但是孤家寡人孤军奋战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还有另外一种人,他在人际交往中享乐在前吃苦在后,对别人的利益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利益不拔一毛,这样的人也会遭人唾弃,最终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成功的人不会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去威胁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你的荣耀会让别人显得暗淡,进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要懂得分享荣耀,去感谢他人的帮助与支持,这就是一种为人之道。而作为一个领导者,赏善罚恶的尺度则更是要谨慎把握的。对成绩忽略不计,对过失念念不忘,是领导者的一大机会。长此以往上下离心,内外异志,则必然导致走向衰败。而给了位置却不放权,被任命的人发挥不了才能,也会对上司敬而远之,进而寒心。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个好的榜样,他高瞻远瞩,知人善用,量才录用,使他有了个得力的文武大臣组成的领导班子,君臣一心才创造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孔子有个弟子名宓子贱, 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在堂上静坐弹琴,就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披星戴月,早朝晚退,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政务,肆父也治理得很好。巫马期向宓子询问其中的缘故。宓子说:“我的做法叫做使用人才,你的做法叫傲使用力气。使用力气的人当然劳苦,使用人才的人当然安逸。”宓子算得上君子了。使四肢安逸,耳目保全,心气平和,而官府的各种事务处理得很好,这是应该的了,他只不过使用正确的方法罢了。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应该是如同宓子贱那样的,干预放权给任用的人,正确的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团队很快的成熟起来,同时也能减轻自己的负担。《素书》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大气,论功行赏的时候不能小肚鸡肠,尤其忌讳办事前慷慨许诺,而论功行赏的时候却一毛不拔。为人做事一定要诚信,言出必践,有诺必现。如果乱开空头支票或者答应的多给予的少,这样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失去了人心。事先与对方有约,那么对方就会认为你做好了待客的准备。若是人家来了再拒绝,就是不义的行为了。会使对方产生疑心,进而导致关系疏远,甚至招致怨恨,实在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