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义坛
»
《素书·遵义章》其四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查看:
1083
|
回复:
1
《素书·遵义章》其四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391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unbingbing24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6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4-11-18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5-04-12 23:03
|
只看楼主
四: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唯遵义则事功不隳,否则其弊立现矣。遵义即阐明施人、行义、赏善、罚恶、立事、成功的道理。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
在下属面前过分显示高明就会愚昧不明,有了过错而不自知就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却不知返回正道就一定会产生迷惑,言语招致怨恨则必然产生祸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想要做一个好的领导者,既要对全局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但更要明于內而憨于外,心中了若指掌,面上不动声色。不把自己全部的真实的意图表现出来。最聪明的人是看到别人的过失,引以为鉴,主动克服自身的类似的不足;比较聪明的人是自己犯了错误能够及时的自我修正反省;至于有了错误仍然执迷不悟,一错到底,那就必然会受到蒙蔽。三国时期蜀主刘备不过群臣反对,为了替关羽张飞报仇起兵攻打吴国,怒而兴师是兵家大忌,不懂兵法又亲任主帅,遭遇惨败则是必然的了。常言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人心本来清净无染,无奈想法不对,意志不坚定,经受不住身外之物的迷惑,为自己的所好而迷惑,就会祸乱心性,乱心性而后远离道,因此,一个人想要不迷惑就要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所好也不可过度迷惑。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高行微言才是君子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大家都懂,可还是有很多人因为口舌之事而引火烧身。所以,一个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说话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总结以上我们可以知道,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领导者更应该掌握大智若愚的智慧与手段,它是特殊环境、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它对于沟通情感、缓和矛盾、优化人际环境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是大智若愚,假而非真,令自己处于一个不知道的角色而非自己真的什么不知道,不去掌握了解情况,同时也不是推卸责任、撒手不管,而是为了随机应变,掌握调节决策的主动权。到了应该由自己出面解决的重大问题上就不能装糊涂了。第三,大智若愚并非用人不察,可以对下属不加干涉的交托任务,但要用人以贤,应与他们建立一种默契的关系机制。人非圣贤,谁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错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正确的态度就因该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过则勿惮改”。
有这样一个故事,晋灵公长大后,不恪守为君之道,生活奢侈,大肆搜括,用彩画装饰宫墙。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惊恐躲避的样子以取乐。厨师没有把熊掌煮烂,晋灵公发怒,便把厨师杀死,将厨师的尸体放在筐里,让官女们抬着厨师的尸体丢到外边,经过朝堂。赵盾和随会此前曾屡次劝谏晋灵公,晋灵公不听;此时,赵盾和随会看见筐里露出的死人的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行为而忧虑。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随会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随会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走到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打算改正。”随会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诗经·大雅·荡》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依靠。《诗经·大雅·烝民》又说:‘天子有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晋灵公表明承认自己的过错,说要改正,但实际并没有改正。一个人犯了错不要紧,不必惊慌失措,更不用认为这个人无可救药。好比自家的孩子因为口馋偷吃了邻家的几个果子,为此就狠狠的揍他一顿,甚至就认为他的品行很恶劣,就回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压力。这就是不懂得过与善相互转化的辩证法。一个人有了过错,真心悔改,那么改过来就好了。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有公开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这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提高自己的威信。古人对于过失的认识在今日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绝不能像晋灵公那样执迷不悟死不悔改,否则必然会落得个像他一样身败名裂,死于非难得下场。
舌头是人之利器,也是人的祸害。既可以舌战群儒又可以祸从口出。有些人藏不住话,听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传播什么,这是很大一个缺点。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许许多多的是非不是天意而是人祸,都是多嘴多舌造成的。当然,长了嘴巴就一定要说话的,但是说话要注意场合,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方式方法、不分责任、不管利害结果,那么往往容易惹出事非来。尤其是年轻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敢爱敢说,若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论是有意还是无心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舌头惹出了太多的麻烦与风波。这几日很火爆的毕福剑视频事件以及它带来的全民范围内的大讨论与争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不管大家如何讨论争是非对错,毕福剑本人则是逃不出来自四面八方的声讨以及单位的处罚了。一杯黄汤下肚,三寸不烂之舌就开始纷翻,最终苦了自己。除此之外,还有不负责任的背后瞎说、毫无根据的怀疑猜测、不经调查的轻信乱传、东拉西扯的闲言碎语等等,都会给人带来困扰和不幸,而往往给别人带来不幸的时候不幸也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文学家用比喻的方法形容道“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上苍慈悲为怀,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好让人们在开口讲话前多思多虑。”意思是让我们说话发言之前多加考虑,谨言慎行。其实,言为心声,语言受思想支配,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所以说能管住舌头的人是最成功的人之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91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unbingbing24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6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4-11-18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5-04-12 23:04
|
只看楼主
好贴啊!楼主辛苦了!!!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上苍慈悲为怀,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好让人们在开口讲话前多思多虑。”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