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际礼仪指导 [复制链接]

1#
1、 古代礼仪—--侧重制度、规范和伦理规范。


“礼”:国家礼制;礼节仪式;伦理道德规范;礼器礼物。


“仪”:仪态、礼容、容貌、风度;礼节仪式;规范准则和法度;表率。


2、 现在社会的礼仪------侧重符合礼之精神的外在表现。


“礼”: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物;以礼相待。


“仪”:人的外表;礼节仪式;礼仪器物。


3、 礼仪的概念:是一定地区、民族、国家或群体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为人们所共同遵循,并已确立、维护和协调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维持一定社会秩序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以及要求的社会交往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器物、标志、服饰、象征等的总和。


4、 现代礼仪的基本要求:礼貌、礼节、礼仪仪式。


5、 礼仪的本质:礼仪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规范,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说,一个社会对其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加以提倡或限制的准则。)


6、 礼仪的特点:传承性、差异性、融合性、限定性、审美性。


7、 礼仪的社会功能:a、规范约束能力;b、维护协调能力;c、教育引导能力


8、 学习礼仪的意义和目的:


(一)、加强礼仪教育、促进社会文明:a、倡导文明风气,提升道德素养;b、完善社会规范,加强道德力量;c、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二)、提高礼仪修养、完善自我形象:a、打造优雅气度,提升自我形象;b、展现良好教养,完善自我品质;c、维护组织声誉,树立民族形象。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获取事业成功:a、沟通感情,化解隔阂;b、提高自信,赢得尊重;c、扩大交际,合作融洽。


9、女性礼仪的重要意义:女性是礼仪的主要展示者;女性是风尚的主要引领者;女性是礼仪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女性是礼仪行为的启蒙教育者。


10、礼仪的学习方法:学(理论学习)、观(观察调查)、问(咨询交流)、行(社会实践)。


11、礼仪的溯源:我国对礼的最早发现,是在原始社会晚期的丧葬仪式中,最早的礼是“夏礼”、“殷礼”。


“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礼书。‘三礼时代’泛指三部礼书所记录的周代和春秋战国的故事。


12、中华礼仪的发展脉络:原始社会(萌芽和草创时期)---商周时期(形成和完善时期)---秦至清前期(礼仪强化时期)---清朝后期(传统礼制衰落)---辛亥革命(现代礼仪发端)---新中国成立以后(礼仪革新、退化、复兴)。


13、孔子的礼仪观:礼是判定社会成员一切言行的道德规范;礼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法度;礼是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礼是个人实践的自觉要求。(仁爱思想)


14、礼仪的演变:


(一)、礼仪的强化期:a、汉代:叔孙通制礼、董仲舒“三纲五常”;b、宋代:朱熹“明天理灭人性”、“三从四德”、《朱子家礼》(家庭礼仪的完善)c、明代:社交礼仪的完善。


(二)、礼仪的衰落期:a、清入关后,接受汉族礼制并使其复杂化,导致虚浮繁琐;b、清后期,政治腐败,古代礼仪逐渐衰落;c、辛亥革民彻底推翻封建等级礼制。


(三)、近代礼仪的变化:a、辛亥革命以来,形成中西文化杂存的礼仪形态;b、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革新(形成了社会主义新礼仪)、退化(政治运动的冲击)、复兴(逐渐同国际礼仪接轨,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和规范的要求,也更趋融合性和更加国家化。)


15、传统礼仪思想:a、重视家庭、敬老爱幼;b、重诺守信、以和为贵;c、贵的重报、礼尚往来;d、克己复礼、与人为善。


16、一般举止规范:a、坐:“坐如尸”、“坐不中席”、“席不正,不坐”;


b、站立:“立容辨、立毋跛”;


c、行走:“行不中道”、“离立者,不出中间”、“堂上接武,堂下不武”;


d、交谈礼仪:“正尔容”、“听毕恭”、“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


e、衣冠服饰。


16、相见礼仪:拱手作揖、鞠躬、寒暄、称呼。


17、感情表达效果公式:感情的表达=语言(7%)+语音(38%)+表情(55%)


18、微笑在社会交往中的实际作用:热情欢迎的微笑;自信的微笑;礼貌的微笑;和睦相处的微笑;委婉谢绝的微笑。


19、使用眼语要注意的问题:


(一)、视线的位置:平视(象征平等、友好、真诚、不卑不亢)、俯视(表示对他人的傲慢、轻视)、仰视(表现出胆怯、担忧、没自信心或谦卑)、侧视。


目光四忌:斜视、俯视、渺视(漫不经心)、久视(挑衅、挑逗)。


(二)、目光投注的范围:关注性注视(上三角部分)(用于公事谈判,显得严肃认真);社交性注视(下三角部分)(用于舞会聚会,营造社交氛围);长时间谈话(虚化到脖子部位)。


(三)、目光投注的时间:低视注视(注视对方时间低于交谈时间的30%)、超时注视(注视对方时间多于交谈时间的60%)、社交注视(注视对方时间占交谈时间的30%~60%)。


20、体态礼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