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之“爱人” [复制链接]

1#

儒家“爱人”说主张“爱有差等”。孔子虽然说过“泛爱众而亲仁”,但并非是对一切人都无差别地去爱。其所主张的“爱有差等”,即是以自己为出发点,推己及人,由近及远,逐渐向外扩大。爱的先后和程度也随着关系远近有所差别。比如自己的父母和他人的父母有亲疏之别,所以爱自己的父母和爱他人的父母,就有先后和厚薄之分。并且这种爱的差别在儒家看来完全是正确的,是符合“礼”的。

儒家的“爱人”侧重于“修己”,重视人们自身的内在修养和人的自觉性。孔子讲“为仁”,强调要靠人的主观意志。

孔子比当时任何居于高位的“大人”、“君子”都要站的高、看得远。他提出“爱人”,是为了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孔子的“爱人”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孝亲,还扩大到了士人集团。尽管孔子的“爱人”说的提出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但是“爱人”说也有可取之处。并且在孔子眼中“亲亲”与“贤贤”是不相矛盾的,所以他在提“亲亲”、“爱有差等”时也讲“举贤才”。

孔子所说的“泛爱众”,首先指的是要爱当政者周围那些有德有才的士大夫。孔子的“爱人”说中也包含了“博施于民”的思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