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复制链接]

1#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此章节首句便用六个古代成语告诉我们,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伸直,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圣人正是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分明;不自我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然后得出“不争”这一结论。
        人的生活,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老子用这段话告诉我们,凡事要全面看,不要只看一个方面。在遇到有些困难时,采用退让的办法,静观其变,然后再采取措施反而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在对待某些事上”我们要像水一样,有一颗包容,不争之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