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学‘浅谈’之修身律己》 [复制链接]

1#
        修身方可律己    
        什么叫修身?中国古人的修身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狭义的,身指的是形体,修身是指修正自己的身体或言行;另一层是广义的,身指的是人本身,由于古人认为人不但有形体,而且含有气和精神,因此修身是指修养自己的形、气、神。《大学》一书明确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不论你是皇上还是平民,做人的根本是一样的,都要修身。这足以说明修身的重要性,修身律己,方可成大仁。《后汉书》上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儒家人物杨震,陕西人士也。他既教过书,又当过官。教书的时候学生很多,教出了不少人才,被人称为“关西夫子”。他当官的时候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为官清廉,不谋私利。有一回,杨震从湖北调任山东,途径山东昌邑县,县令叫王密,他是杨震在湖北当官时推荐的人才。这个王县令为了报答杨震当年的推荐之恩,夜里揣着十斤金子前去拜见。杨震见面后对他说:你这是为何?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王县令回答:不碍事,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脸色一变: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说得王县令满脸羞愧离去。
        修身律己齐家平天下,古人把修身列于首位,可知修身对个人以及事业的影响。先修身后律己,为律己需修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