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义理之廉 [复制链接]

1#
廉一是指个人生活中的朴素精神与节俭精神,二是指公众生活中的廉洁精神。《尚书•大禹谟》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物质欲望的膨胀是当代社会的顽症,贪污腐败是政治生活的大敌,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廉”的精神。欲望不必完全断除,但需要合理节制。纵欲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行为均不符合中国国情。倡导“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的民族品格。
分享 转发
TOP
2#

清官是指中国封建时期讲究操守,公正清廉勇于任事的官吏,史书多以“循吏”、“良吏”、“廉吏”称之。与之相对的是贪官。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有一整套完备的封建官僚体系,为了保证这套庞大的官僚机器正常运转,需有各项措施来保证系统的运作。《尚书·商书·伊训》就有“儆于有位”之说,《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崔骃、胡广写《百官箴》,后世因称官吏之戒为官箴。唐代的清官要数戴叔伦,人称“其治清明仁恕,多方略,故所之称最”。宋朝官员的薪俸是历代最优渥的,但一味强行实施增俸养廉,结果“吏部以有限之官,待无穷之吏,户部以有限之财,禄无用之人”。封建官员中贪渎行为极为普遍,贪赃枉法现象比比皆是,“求一真正清廉之吏,几等于麟角凤毛。虽在上者日言惩贪,而实有不能苛求之势。”
TOP
3#

回复 1楼武科大陆爽的帖子

ouyu                                                                                    偶遇
TOP
4#

十大义理提出几千年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虽然多有发挥,但也无时不在遭受挑战,特别是在近现代,社会上的种种现象我们也是有所耳闻。一种价值观遭受如此漫长的过渡期是极为少见的,原因何在呢?我看到作者的意思可能是要通过接纳西方的民族等精神以改造我们的义理价值观,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即使失败了,也是对中华义理的一种锤炼,是义理价值观实现的重要一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