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大义理之和 [复制链接]

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译: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但不必和别人完全相同;小人讲求同别人完全相同,但不追求和谐。”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译:孔子说:“君子施恩惠但不浪费,(使百姓)劳累但不(因过度而)产生怨恨,有欲望但不贪婪,庄重但不骄傲,威严但不凶猛。”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孔子说:“君子的心胸坦荡;小人的心中常常感到忧愁。”

    《中庸》第一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处于不偏不倚的状态,这是“中”;喜怒哀乐已发之时,能够都符合正道,这叫“和”。中,是天下通行的根本法则;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达到“中”与“和”,天与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生长。

    《中庸》第三十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译:万物共同生长而不互相侵害;各种道理共存而不互相冲突。

    《国语·郑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译:(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就能产生新的事物;相同因素的累积,事物不会得到发展。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译:孟子说:“天时有利不如地理有利,地理有利不如人与人和谐。”

    孟子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译:孟子说:“父子之间相亲相爱,君臣之间有道义,夫妇之间有差别,长幼之间有秩序,朋友之间有信义。”

    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译:孟子说:“父母健在,兄弟无病无灾,是第一乐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乐事;得到天下的人才而教育他们,是第三乐事。

    张载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张载《西铭》)
    译:张载说:“天被称为父亲,地被称为母亲。我们这些渺小的人,居于混沌的天地之中。所以天地万物,即是我的身体;天地的主宰,就是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伴。”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译:音乐表现了天地的和谐精神。礼仪表现了天地的秩序。和谐,所以万物都能变化。有秩序所以万物都有分别。

    《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大道的推行,达到天下公平。选择贤者,推举能者,讲信用,建立和睦关系,所以人们不只亲爱自己的亲人,不只将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有善终,壮年人有所作为,幼儿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鳏夫、寡妇、孤儿、孤老、残废者、疾病者,都有安养的地方。男人有职责,女人有归属。钱财让人厌恶,被丢弃在地上,不会是藏于自己;出力,担心的是力不出于自身,也不会是只为自己。所以,计谋被放置起来,不拿出来用,盗窃作乱者没有出现,从家中外出不必关门,这就叫做大同。
分享 转发
TOP
2#

张载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张载《西铭》)
    译:张载说:“天被称为父亲,地被称为母亲。我们这些渺小的人,居于混沌的天地之中。所以天地万物,即是我的身体;天地的主宰,就是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