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孔子及其思想 [复制链接]

1#
在继承弘扬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的过程,除了防止因传统而冲淡乃至否定民主法制这一根本任务之外,我以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孔子和孔子的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意义(孔子思想的时代性,即所谓具体形态)。世界上一些有着较为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历史文化遗产的形象代表。就中华文化而言,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什么其他的历史人物能够比孔子更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了。世界了解我们中华文化时,也是把孔子作为最具代表性人物的。这些都是常识,无需多论。因此,我们今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希望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在文化上也有相应建树的历史召唤和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中华文化一个带有普遍意思的象征性人物,必须重建断裂百余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脉。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非孔子莫属,中华文化中的主脉应该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春秋战国之后,秦奉法家,但短命,属于过渡时期。两汉以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式微,道家复兴,玄学盛行。即使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圣人地位仍未动摇,所谓会同孔老、弥合儒道,就说明孔子的影响。而隋唐佛教大盛,而在社会政治生活、家庭伦理等主要场合,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仍是主流。)尽管在今天看来,孔子思想有不少不合时宜的地方;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儒学形态,在今天看来也有这样那样的弊病。因此中华文化的主流,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恐怕没有任何其他文化可以担当了。

  当我们将孔子和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时,就不能以批判为主,而要以描述、重建历史为主。对于今人看来错误乃至荒谬的地方,也应该既指其弊,又分析其时代的合理性。历史不是为我们而预设的。历史上的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不是为了适应今人的思想、迎合现代需要的,它们都是各自时代的产物(如汉代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就是汉人在吸取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所做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再创造,虽然今天看来其中有不少迷信与荒谬的成分,但不能否认它顺应历史发展、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主流价值。而宋代儒学复兴过程中,包括二程和朱熹在内的思想家们,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奠定的新儒学文化,也是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资料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只有具备了这样前提,我们才能认识孔子的伟大,认识儒家文化的优长。如果从这一点来看,天安门广场树立孔子像,就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浮想联翩。至于“孔子学院”以孔子命名,则更是切当之举。

  2.孔子思想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文化建设思想库意义(孔子思想的时代超越性,即所谓精神实质)。孔子及其思想除了中华文化代表的象征意义以外,它还有一些超越历史时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学习反思。如众所周知的反映在《论语》中的有关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就是一个今天仍具活力的思想渊薮。那些仍活在现代语言中的有关社会、人生的格言,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孔子的中庸思想、和谐的理念,更给解决当前各类社会矛盾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些无疑可为我们所用。然而,更重要的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包含在这些具体的观点背后的深层的灵魂,领会其精神实质可能比掌握具体言论更加重要,对我们更具现实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2#

表示非常同意楼主的观点,我国现阶段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如何将孔子学说更好地结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孔子的中庸思想、和谐的理念,更给解决当前各类社会矛盾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包含在这些具体的观点背后的深层的灵魂,领会其精神实质可能比掌握具体言论更加重要,对我们更具现实意义。在国外,孔子学院异常热闹,备受热捧,因此我们要把孔子作为一面镜子,三省吾身,力求做到最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