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的“礼” [复制链接]

1#
      “礼”的社会秩序
         礼,就是“节制”,宋明儒者也解作“理”。《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有:“礼以节人,乐以发和。”我们来看孔子对于礼的阐释:
      《论语·泰伯》:“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礼,也是“真情”,而且在上位者必须作为人民的表率。所以孔子接着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礼,不是浪费铺张,而是真情流露;宁愿节俭简陋,也不奢侈浮夸
      《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礼,是对天地万物的尊重。借由对礼法的好问,来表达自己对于天地的敬意
     《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礼”是规则,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规则。孔子的“礼”不单单是指礼仪了,它包含了很多东西。人与人,人与自然交互会有规则,“礼”就是孔子认为的这个规则。所以,人行为要合乎“礼”,不能违背“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