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中西伦理中心位置的孔子的"仁"与基督的"博爱",也有相似之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怎样"爱人"呢?即实行孔子的"忠恕之道。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是实行仁道的积极的肯定的一面,即"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实行仁道的消极的否定的一面。"忠恕之道"是孔子之道的核心部分。孔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个撒都该人律法师问耶稣:"夫子,律法上的诫命,那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耶稣又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在耶稣看来,神也是人的神,而且"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 由此可见,孔子的"仁"与耶稣的博爱确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