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廉政的特殊形式意义 [复制链接]

1#
很显然,“廉政文化”是作为“腐败文化”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话听上去似乎荒谬,但是细究当今的社会现象,会发现确实存在着一种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空气,在物质、制度和心理的层面上,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和孳生着一种激促腐败的不良文化。这种文化的消极影响,使社会价值观念在一些人的心中产生了大幅度的偏畸。从近年来反腐倡廉的实践看,腐败仍处于多发易发的状态,正直的人们老是不明白,为什么违法违纪的金额越来越大,为什么“拔出罗卜带出泥”的集团性腐败屡屡发生,为什么顶风作案、前腐后继、屡抓屡犯、越抓越多?当一种事物已经不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所致时,其背后必有文化的原因。在“礼尚往来”隐蔽下的物质上的腐败,在阳奉阴违掩盖下的制度上的纰漏,在“人以群分”形态下一伙人中间流行的腐败理论,氛围所致,相互张目,纵容掩护,前赴后继,整体上产生了一种畸型的“游戏规则”,一种在特殊人群中引以为经典秘方的歪理邪说。有些邪说已经被编成段子、顺口溜甚至名句格言。它们的影响所致,就像一只老鼠坏了一锅粥,使腐败产生的畸型价值判断,细菌般地弥散向社会,导致“笑廉不笑贪”、“羡腐不羡廉”的咄咄怪事。这就是“腐败文化”在起着想象不到的作用。“腐败文化”像疾病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改变着党风政风甚至民风,文化领域的整肃必须以文化的手段,用先进文化去战胜落后文化、用新鲜文化去取代腐朽文化。心理价值上的改变,不是能用“高薪养廉”一养了之,制度和理论教育也只能起到外在的作用,真正要解决问题只能靠“以心攻心”。腐败只是一种现象,背后却是文化心理的扭曲,因此必须用文化的手段来矫治。
    
  廉政文化起到的作用是一种文化占领的作用。人们的心灵空间是需要充实的,这正如当年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先进文化的占领能起到心灵净化的作用,而不良文化则只能起到腐蚀扭曲的作用。这一点,旧时代的士大夫道德修养的有些思路是可以引以为鉴的。当然我们不是说他们传播的那一套理念的内容,而是他们从学子童生时代起,就以“修身”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从蒙学的内容到师范仪表,从为人处世的准则到社会舆论的渲染,从家教到师教,从灌输到测试,无不在引导一种社会的价值观,引导一种能够规范行为的正统原则,从而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常常被归纳为四个字:礼、义、廉、耻。前两字是人际关系,后两字是道德修养,学子的主要教课书《四书》之一的《大学》,就是专门讲述“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我们借助这一例子,只是想说明当时动用的一切手段,都是文化的手段,从而达到让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对读书人心灵产生占领作用,让他们知道何为廉耻。
    
  与封建文人的文化不同的是,我们倡导的廉政文化,正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活实践,它构成了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以服务于天下大公为目标,以实践党的使命为宗旨,无论从胸怀气度或者理想高远上都有是旧文化无法比拟的。但是两者并不是互不相关的,廉政文化既对传统的廉政意识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又充实了当代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崭新内容,而且从鄞州区的实践看,它的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人民性,这种文化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直接从群众创作中获得的最鲜活的语言和内容,以干部群众最能接受的形式来表现,这是十分重要的经验。正是把群众的意愿与党性的要求统一起来,才能使廉政文化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事,一提到腐败,常常听到的一句老话翻新就是,“世风日下”。这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力度还不满意,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了一种属于“世风”的整体感觉。何谓世风?就是世俗风气,在今天也就是党风、政风与民风的总和。世俗风气是一个文化的范畴,它提示了这种文化有着整体性的特点,提示了作为这一文化的各个支系统,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消长的。也即是说,政风与民风,党心与民心,是一个相互影响、推动的综合体系,所以廉政文化的建设绝不是封闭的,它必须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与教育引导群众是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用党风影响民风,以民意监督政迹,形成强大的全社会廉政文化的氛围,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另一个要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