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慎独”(一) [复制链接]

1#

中国传统道德把是否陶冶成具有“慎独”的品格,看做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道德认为,“道德人格”的践履和实现,主要靠坚持不懈的道德修养。在道德修养上,孔子特别强调“内讼”、“内省”。曾子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更加突出培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性。在《大学》和《中庸》中,提出了修养的最高标准,即“慎独”的境界。在中国历史中,传统道德之所以发生过那么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同自身的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一种道德能否有改造世界的生命力,除了它的原则、规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外,就在于它能否使这种道德成为人们实际奉行的原则。中国传统道德在修养和践履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料、修养方法和较深的理论概括。

分享 转发
TOP
2#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道德是一种以整体精神和责任意识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为了实现和践履这种道德观,它要求人应当从完善自身、修身养性出发,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追求崇高的理想目标。这些思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鼓励人们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有重要价值。

TOP
3#

“慎独”是中华文化加负于其推崇、扬颂、践履者身心之上的一种强制道德规范,由于其漫长的发展演化时间和与具体人事的不间断结合,使得今日它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严格的组成部分之一。相比较而言,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分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基督教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对待人伦与道德践履的态度上,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以上假设成立,那么与东方道德践履观“慎独”相对应的西方道德践履观当是“原罪”。上帝强调每一个来到世上的人类都是有罪的,因此每一个人自来到世上起就必须为自己赎罪。这种道德践履观对于西方社会秩序的维护,其效果与长远影响,可以说丝毫不亚于我们的“慎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