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清廉的小故事(二) [复制链接]

1#

二、诸葛亮自报财产


诸葛亮一生严于律己,一身清廉。诸葛亮生前,曾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自报财产、收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道奏章表明,一、他的家产不多,家庭生活要求不高,只要衣食之外有所盈余就心满意足了;二、他本人在外任上,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丝毫额外收入;三、对自己死后的家庭状况作了保证。诸葛亮去世后,家中情况确实是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三、“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北宋王安石的为官、做人准则


北宋大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27岁时曾任鄞县(包括现宁波市及镇海江南地区)县令。在任期间,他体察民情,关心疾苦,大兴水利……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留下了许多佳话。


王安石不仅勤政、优政,而且十分廉洁。据说他晚年患有哮喘病,药方中有一味药是紫团山的人参,但此参很难找。有一个人正好有,就给王安石送去了几两,不料王安石坚决不要。有人劝他:“你的病没有这种药治不好,为治病考虑,又何必推辞呢?”王安石说:“我没有用紫团参,不也活到了今天?”他坚持“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王安石“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为官、做人准则,委实难能可贵,给人启迪。按理说,今天的官员应该比900年前的王安石做得更好,因为王安石毕竟是封建官吏,而今天的官员是人民公仆。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一小部分官员贪得无厌,他们虽然一度成为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大人”和“巨富”,但终究是“一枕黄粱”。“美梦”破碎“铁窗寒”,有的甚至因为贪婪丢掉了自家性命。从这种结局看,贪官不啻是天底下最傻的傻瓜。因此,还是牢牢记住王安石“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句话为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