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孝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孝是爱国报国心的根源。孝是爱国心的根源。中国人的爱国心不仅包含着对故乡土地的情感,而且包含着对祖先的崇拜。中国人不管走到世界哪里,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爱国也就是爱祖,这也是家国同构的血缘文化的主要特色。在中国,爱国心与孝联在一起或者说孝是爱国心的根源。


祖,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称谓,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疏《诗经·大雅·生民》序时说:“祖者,始也,己所以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


国,作为一种政治区划名称,现代是为国家之称,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原本相对于身在异域的后代子孙而称其先祖所籍之国的。未有离开祖籍的人称自己的国家为“祖国”,这更带有念祖与爱国的感情色彩。爱国即热爱祖国,缘亲祖而爱国。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