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全球伦理视野中的“孝” [复制链接]

1#
“孝”既是别异的原则,也是沟通的原则。作为一种别异的原则,它以宗亲为纽带,最明显的是把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关系,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在这个意义上,儒家伦理要求对父母的关爱优先于社会的责任以及政治的忠诚。但是作为一种沟通原则,儒家伦理要求我们不仅要超越自私自利,而且要超越我们的家庭、社群、社会、国家甚至族类的私人关怀。将“孝”谴责为不自由、不平等、等级性、礼俗化以及承担责任,使得“孝”在“五四”知识分子的心目中成为属于封建传统的令人厌恶的东西。对父母权威的拒斥,尤其是对专断父权的抗拒,构成当代中国文学的显著特征。“孝”所代表的特殊主义必须为个体的普遍主义所取代。因为我们应当是天地的孝子。这种“孝”的观念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是有效地,在生态学的意义上是健康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