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之渊源 [复制链接]

1#
孝之渊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让每个炎黄子孙自豪。孝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文明古国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不但的延续。传统的孝道伦理,从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经过了初生,成熟到完美,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如此的昌盛,自强不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孝,孝乃文明之始,自善孝为先,孝乃百行之源,故而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弘扬中华孝文化,争做时代新孝子!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众爱,而亲仁。”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从这也可以看出孝的重要地位,孝是不可忽视的一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之归”,这是可歌可泣的母亲的心声,兹母孝子应该是对等的,都会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火子为下一代呕心历血,只为其将来能顶天立地,出人头地。也许有人会说这些谁不会说啊!那不妨随我一起来看一下古人是怎为孝敬孝的吧!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汉帝为母亲尝汤药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  曾参啮指痛心,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回家,跪问其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盼你早点回家”。曾参于是按见客人,以礼相待。试问曾参如何能感应到生母的呼唤?虽然没有科学依据更无法用科学的语言加以解说,但我们却不得不从中反思,曾参因为心中有孝并且用心在行孝才会有如此结果,我们能不为这感慨吗? 仲由百里背米奉双亲,只为敬孝行孝报天恩。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背米四来侍奉双亲。后来双亲过世,促由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棉褥上,吃着丰富的筵席慨叹:“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孝,死后思念哪!”


  孝道能充实自己的生命的立足点,导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养无限人生境界的价值意义。当今之世孝道看似过时,但却是最合乎人性潜能发展的秘诀,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


    古人训:“夫孝者,天之经,人之行,德之基也。”“生育之恩,浃乎宇宙,顾复之德,等同昊天。”实属真切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