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论语》中,子夏向孔子请问什麼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於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分享 转发
TOP
2#

孝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倡导“孝”的精神,可与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中华孝道有行为准则: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承袭祖先之德;事条以理;不自欺不辱,不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

   从小父母就在无义务的抚养我们长大。待他们年老事,我们就应该来赡养我们的父母,这是没有义务也事无条件的。还要尊敬父母。(《孝经.经孝行章》)里面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者之其乐,病则之其忧,丧者致其哀,怨者之其严”。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孝敬对待父母,平时要表现得恭敬,赡养父母要表现得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担忧,父母去世要表现得很悲哀。

    对待父母要以孝为先,做一个爱父母,尊重父母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