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谈论的对象 [复制链接]

1#
我们经常所说的孝所要求的对象其实是成年或知事子女。处于幼年时期的子女还没有形成对父母行孝的观念。处于这一阶段的子女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能力,对于那些关于孝道的大道理,他们还无法理解,因此,对他们讲这些道理就犹如对牛弹琴,没有什么意义。对于他们来说,最多就只能对父母的话表示顺从,这种顺从往往是没有经过理性思维的,因此,不能将之说成是孝。根据经验可知,年幼的孩子,特别是5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做一件事,更多是觉得好玩,或者是得到长者的赞扬和宠爱,而非出于经过理性思考的孝顺。“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违背什么?有人说不违的是理,有人说不违的是礼,还有人说不违的是本分。不管不违的是哪一种说法,都包含着一种处理父子关系的反思性关系。这种带有反思性的理性思维是幼年人不具备的。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父母对小孩子身体的照顾和精神的支持。人们的评价重点也只会是父母,讨论的焦点问题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而非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对其子女不好,甚至是虐待子女,他们将不只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还可能接受法律的制裁,因为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经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然而,如果子女对父母的态度不好,人们最多说这个小孩子不懂事,而不会对其进行过多苛责,相反还有可能会对其父母颇有微词,认为其父母没有将其教育好。很显然,在这一阶段强行对子女提出一些要求是不合适的。直到子女走向成年,有了成熟的理性能力,他们才会对孝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这个时候用孝来要求他们才是较合理的。当然我的观点并不是要纵容小孩子,而是认为没必要对小孩子有太多超出他们年龄段的要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