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善孝为先 [复制链接]

1#
孝顺似乎就是一个符号,如同数字前面的“+”、“-”好一样,不管后面数字有多大,前面加一个符号就改变一切,难到“孝”真的就是辨别是非的唯一标准?我怀疑。。。
    首先,很多人的孝是单向、封闭的,鲜有能孝道推而广之,如善待对方父母、甚至是给自己的不相关的人一些关怀等,总之,中国人的情感是自私、和封闭的,对于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感情给予的不讲条件,而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人,往往不会尽到基本的责任的,这种愚昧的所谓“孝道”已经从根本危害到了社会的公平,滋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腐败的问题有可能就是这种畸形关系的产物,即对子女的爱超过对公众利益维护的责任等。
    其次,所谓的孝顺已经影响到了一些人的人格独立,如“父母说的都是对的等“,“终身大事服务说了算”等,有这些论断的人,在情感上明显还没有过断奶期,需要从上一辈获得情感的“哺乳”,缺乏一个正常“社会人”的担当和责任。一个人过了18岁以后,就应该成为一个社会的细胞,对事物和问题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而非依靠他人的判断。中国人之所以缺乏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独立的人格,惧怕打破旧有的规则,不敢于父母、上级、市场作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思想和行为在中国缺乏生存的土壤。
     再次,所谓“孝顺”,究其根源是落后农业经济的产物,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儿女被认为防老的工具,所以作为父辈、师长等有动力宣讲孝道不遗余力,这对他们本身是好处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流传那么多的有关孝顺的故事,诸君反思,很多孝顺的故事让人看了的发笑、愕然,甚至血腥。现在已经到了工业社会,讲究的契约、效率、公民责任,已经与农业经济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如果守着旧思想、行为,无异于刻舟求剑。
     我希望父辈不要无条件的给予子女过多的爱,儿女即非父母的资产,也非其生命的延续,试问有谁记得自己的四代以上祖先是什么名字?
    我希望看到了亲子关系是平等,双向的,按照舒婷的说法,就是作为“树的形象站在一起“。
    我希望看到的看到世间的爱更加的包容和开放,每个人关注圈不在有血缘、地缘关系的,能够对普天万物,皆存怜悯之心,远在千里之外的,你从未谋面,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希望不要动不动拿孝顺说“事儿”,孝顺没有想想象的那样高尚、伟大、无所不能,它甚至有可能是一些痼疾、弊案的源泉,对任何东西都要批判继承。
[em0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