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建议] [复制链接]

1#

                                    大孝至诚


冬季是一年的末尾,一切都收藏起来了,新的计划和开拓性的行动,都还没出来,正好是反省总结的时候。

  我从小不喜欢反省,因为不愿意面对困难,也不愿意改变吧。但是,今年不同于往年,在一个道场,开始学习修行人的生活,又在善知识身边,如果不好好总结,怕把自己的善缘福报耗光了,而无法承担自己应该负的责任,所以,这应该是这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当我问自己,一年中学会了什么时,居然哭了。因为轻慢,恭敬心不到,突然发现,这么大好的机会,这么殊胜的道场,我居然仍然在自己的业力习气的控制中,斤斤计较于外相小节,并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这也许是最痛心的一件事情。

  以前看《达摩祖师传》,他临走之前,问几个弟子,你们从我这里学到了什么?有人学到了他的皮,有人学到了他的肉,而只有二祖慧可,学到了他的骨。哪怕弟子三千的慧能禅师,他门下堪为天人师,并后续有法脉的,也只有十几个,多数都湮没不闻,而没能在那一脉把殊胜的大乘佛法一代代传下去。其中法脉传之久远的一位,就是南岳怀让禅师,他“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

  这里面有一个共同点。
  慧可禅师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典故:断臂求法。慧可禅师去之前,就知道达摩祖师壁观不出,谁都无法惊动,但自己思维:“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于是去找达摩祖师。
  而达摩祖师壁观三年,如果没有一个堪为法器的人,可能就一直不会出来。当慧可禅师在大冷天跪在洞门外三天三夜之后,达摩祖师终于开口,说了这么几句话:“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这就有了二祖断臂求法的一节。
  我自己的求法之心,与祖师相比,太轻微了。这就是为什么,自己学到一点点东西就飘飘然,觉得自己懂了;这就是为什么,稍微被夸奖一下,就放逸好几天……说白了,自己这个钵,太浅了。
  通常一来,师就问,你为什么来这里?现在大家都知道“标准答案”了:我是来成佛的。所以才有后面一问:为了成佛,你打算放弃些什么?(苦笑……自己欲望这么重,什么都不舍,空谈成佛!)

  师反复提到南岳怀让禅师。
  南岳怀让禅师接引了一个人,就使南顿禅风遍天下了。他为什么有那么深远的法脉?师提到一个细节:徒弟开悟后,师父往往就跟他们说,你们可以出去弘法了,不需要我教了。唯独南岳怀让禅师,开悟后没有离开慧能禅师,一直做他的侍者,十五年随侍左右,直到慧能禅师入灭,还在那里搭了个小房子,守孝一年,才离开曹溪。

  德行的根本,就是孝,因为有这么厚的德行,门下佛法传扬千年,也就顺理成章了。

  孝,体现在我们日常,就是恭敬,就是感恩。
  敬善知识如佛,因为他接了我们的法身慧命。肉身只用一世,生身父母之恩尚且无法报答,何况接了我们千劫万世慧命的人呢?恭敬,是恭敬佛陀传下来的法,这是很多祖师们代代相传,不惜舍身命而接下来的,而敬法的最低标准就是信受奉行、解行相应。

  如果这一点最基础的做不到,所有的一切,坐上的功夫也好,参悟的境界也好,神通法力也好,名闻利养也好,都如同虚空中的灰尘,飘一下,很快就湮没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学到东西的原因——太轻慢了,觉得学到东西太容易了,太理所应当了,而善知识没能写完的文章,没有完成的讲解,没有公布的方法,都“应该”完成,完成了我好学习,(甚至因为没能看到、学习到而隐隐不悦——何为嗔?不平为嗔。)而不知道,自己在得到时,用自己无量劫的功德福报换来的东西,因为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而成了一个葬送自己福德因缘的引子;而那种隐隐的嗔心,埋葬的,是自己无量劫的慧命。

  那些没有完成的文章和讲解,不是善知识藏着不讲,是因为慈悲,因为自己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得到,因为自己没有那么厚的德行来承载,因为自己不堪法器,接不下这个法,因为我,自己,福薄德浅(表现出来就是不珍惜,骨子里隐隐的轻慢)。

  我也反省了,为什么抄写十几遍《僧伽吒经》,却没有真正得到法益——因为恭敬心不到,没有学到根上的东西。虽然消了一些地狱业,但真正的、最底下的东西,并没有学到。这也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难值难遇如佛的一个法门,在我这里,变成这样……

  一师兄提到,《西游记》中,佛陀接受了3座金山的供养,才讲了一部经,并解释说,因为怕后世子孙没饭吃,所以才要这么多供养。佛陀是要靠这些金山来让后世子孙吃饭吗?——不是的。是供养这3座金山时的恭敬心,对佛陀、对佛法的无穷恭敬心,宁舍一切来求佛法的至诚之心,以此作为德行的根基,才能令后世子孙承接法脉。

  知道自己为什么福报总是不够了——没有恭敬心,没有感恩报恩的心,没有厚德,没有为法忘躯的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