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的起源 [复制链接]

1#

魏晋时期虽然提倡玄学,却并未完全放弃儒家的正统思想。“以孝治国”是魏晋的基本国策。忠孝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在忠孝之间,统治者往往更重视忠,但魏晋南朝却由于种种原因,忠孝关系倒错,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


一、魏晋之前的忠孝观念
    中国古代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孝的观念产生颇早,它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所谓“孝道”形成的产物。孝的内涵最初是指“敬老”、“尊亲”和“奉养父母”等,主要用于规范亲属关系,特别是父母关系。孝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最主要的行为规范。《孝经》说:“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P3) 所以历代的统治者都毫无例外地提倡孝道。孝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古代人们的思想中,“行孝”是天经地义的事。忠作为另外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其产生稍晚于孝,是进入文明社会后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
   二、魏晋“孝先于忠”观念形成的原因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轮流操纵政权,地方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世代公卿的官僚世家,中央集权逐渐趋于衰落,至魏晋则进一步衰落,与之相应,“忠先于孝”的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通常来说,家族强调孝,而国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则更强调忠,因此在魏晋皇权式微,宗族兴盛的情况下,忠的地位逐渐落到孝之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