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奉亲、养亲、供养父母,管吃管喝。父母老了以后儿女不养谁养?
第二是尊敬父母。父母特别的需要尊敬,如果你整天不给父母好脸,父母就会非常难受。比如说我家里养了一只小狗、一匹小马,如果我对父母不尊重的话,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所以孝的第二点就是敬亲。
第三个是什么,尊亲,遵照父母的意思来做。一般的父母不会叫孩子干坏事,可能某些话重复多了一些,可能事情说得过火了一些,正确的东西你还是应该听的。叫你上东你上西,叫你打狗你打鸡,那还行吗?
再一个就是关亲。关就是关照和关怀,父母病了以后或者身体不好,特别需要照顾,特别需要你的关怀,尤其以前。现在社会还强调临终关怀,有比较好的敬老院,在老人临终的时候特别注意。咱们对父母也是一样,在最后一段时间更要特别尽心。
还有一个是理亲。什么叫理,我父母一生在官我不能当叛徒,我父母很忠厚我不能搞阴谋诡计。这就说在大的原则问题上应该听从父母。这是很重要的。
再一点父母有了错误以后,有了不合适的地方,你就应该劝谏。如果他坏透顶了,违背了国家的原则,你就可以大义灭亲,但是能挽救还是要挽救,为什么?因为他是你的父母。
最后一个延亲,现在的夫妇有的不要孩子,你不要孩子怎么办?不就绝种了吗,现在有很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就那样,他情愿养狗也不养孩子,这个延亲很重要,这不光是生命的延续,主要还是道德、教育,事业的继承。
孟子有一句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就说说这句。有人说这句话不对,但是别忘了,历史唯物主义者,是要按照时间、地点、条件看问题的,不要偶然地说一句话就抓住不放,“无后为大”有个例子:舜的父母很坏,他弟弟更坏,不仅抢他的牛羊,还抢他的妻子。舜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于是他的弟弟和继母联合在一起要害他,他的父亲就稀里糊涂地听了他们的坏话。处在这么一个家庭环境里,他对父母还是非常的孝顺。舜在和他的妻子结婚的时候,他的父亲是不同意的,没经过父亲的同意,他们就结婚了。有人就问孟子,孟子就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过去有人是这样解释,儿女不好好生产让父母有负担,这是第一不孝;办了坏事叫父母受连累,这是第二个不孝,第三个不孝是不能延续后代。
这个“后”字到底怎么讲,“后”不是光指男子,现在有好多说法没道理,说我没有儿子就无后了,不还有女儿吗?要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