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坛 [复制链接]

1#
             孝:“孝心、孝敬、孝道,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利用自然时节的规律,从土地中获取应得的利益,严格约束自己行为,勤俭节约,并且孝顺赡养父母,这就是作为普通老百姓应尽的孝道。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孔子说:大凡有孝心的子女们,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无事 的时候,当尽其敬谨之心,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食衣起居,多方面注意;第二,对父母,要在奉养的时候,当尽其和乐之心,在父母面前,一定要现出和悦的颜色,笑容承欢,而不敢使父母感到有点不安的样子。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尽其忧虑之情,急请名医诊治,亲奉汤药,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就要在这临终一刹那,谨慎小心,思想父母身上所需 要的,备办一切。不但穿的、盖的、和棺材等物,尽力配备,还要悲痛哭泣,极尽 哀戚之情。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向,要尽其思慕之心,庄严肃敬的祭 奠,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项孝道,行的时候,必定出于至诚。不然,徒具形式,失去孝道的意义了。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庄子说:“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这是忠臣、孝子尽忠尽孝的极点。”孝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处于“百善孝为先”的领导地位,被看做“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被古代中国社会认为是一切美德的本源,善行中的善行。
       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最后编辑赵娜 最后编辑于 2015-06-25 20:39:5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