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宋高宗年间,金兵侵宋,盘踞汴梁,岳飞,韩世忠出兵北伐,力图直捣黄龙,正当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导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绍兴十一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岳飞虽死,可千百年来,他尽忠报国的精神却被人津津乐道,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毋庸置疑,岳飞是一代忠臣名将,然而当历史的长河在时间的交替中流淌后,岳王爷的忠臣形象一次次变更,终于有一天,生长于历史长河边际的儿女发出了叹息:愚忠!
当然,在阅读岳元帅的一生时,我们对他的悲剧人生无不发出感叹,对南宋朝廷的偏安无不愤怒,对岳飞北伐失败无不惋惜!“如果岳飞不班师回朝,度过黄河直捣黄龙,北伐一定会胜利,明知朝廷的无能,却要愚昧地尽忠,明知班师意味着失败,却仍旧回朝,这就是愚忠!” 于是,愚忠的“头衔”就这样“赐给”了岳飞!
然而,这个头衔就这样“赐给”岳元帅是否“名副其实”呢,如今仍让我怀疑!
所谓愚忠,常指愚昧地忠实,不计后果,不想原因,不衡量利与弊,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单就对于词的本质诠释,岳飞的作为就没有“资格”戴上“愚忠”的帽子!如果岳飞 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他一开始就会严格按照宋高宗的命令赞同宋金议和,又何必有着十几年的战争生涯;如果岳飞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他的一生就应该与宋高宗没有任何冲突,可为什么他曾多次措辞离去?于是,对于“愚忠 ”头衔的“赐予”,我不得不为岳元帅寻找更为贴切的理由
然而历史的齿轮终究映有痕迹,纵然经受时间的洗涤,也难以抹掉那深深的记忆!多少年来,人才辈出,后代总比先代强,时至今日,或许聪明的人们更是要绞尽脑汁来将它来以论证,于是,抱着岳飞北伐气势如虹时班师回朝最终失败的事实,硬是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地呼之曰:“愚忠!”
我不得不再次寻找那沉痛的记忆,倘若有一天,岳元帅站在黄河畔,对着眼前的十二道金牌不屑一顾,于是接下来将会如何?当然,此时百姓会欢呼雀跃,岳家军更是军心大振,然后渡过黄河,可是再然后呢??对于金牌不屑一顾,就是违背朝廷的命令,这时就没有“忠”之说,何来“愚忠”?违背朝廷的命令,不说奸吝臣子迫害,就是无能的高中维护皇威,也会将其下罪,接下来朝廷便会出兵,有人或许会高兴,终于朝廷增加兵力了,可别忘了,此时岳飞成了叛军,朝廷的兵会助 岳家兵?不会!那,他们出兵会是干什么?歼灭岳家兵!于是,接下来如何?那就是岳家军没有援军,腹背受敌,这种情况下,岳家军如何会胜利?有人说,岳家军是民心所向,终会草木皆兵,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嘛!乍一听来,果真如此,可细细思之,却有不妥。不错,岳家军一直以来深受百姓爱戴,可别忘了,那是在岳家军受朝廷委托,北伐名正言顺之时!倘若一旦成了叛军,却又如何?自古以来,朝廷纵然如何腐败,军民却大都仍对其抱有幻想,充满希望,对于君王更是听从!那种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是很难打破的,于是才有后来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对立。而封建时期,即使有着正义的起义,为了民心所向,也要找一个名正言顺的旗帜,所以项羽高举楚国的正义旗号推翻暴秦,受人敬仰;曹操虽建立宏图伟
业,却落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而同时期的刘备只因与君王同姓,变成了正义之师!如此说来,一旦岳家军脱离朝廷,成为叛军,便很难得到军民一如既往的拥护!于是,孤军奋战的岳家军又如何直捣黄龙??于是,班师的岳元帅又怎能被成为愚忠?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而岳飞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的角色也无法被改变,他是臣子,所以对于君主便要尽忠;他是军事战略家,所以在利与弊共存时他要懂得选择;他是英雄,所以他有着悲惨的人生!英雄总是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