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对“忠”的理解 [复制链接]

1#
  我认为所谓“忠”就是对内心信念的一种坚持。当今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区别在于什么?


    是科学的发展?是文明的进步?......


    我想这些都不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只是上一时刻的我们,我们的大脑这配的只有现在的我们,而我们的未来靠的是什么?依我看来是梦想。


    所以,我认为“忠”只是忠于我们的梦想。也就是说,我们所忠的只是未来,而且我想古往今来“忠”都是这个意思。


    过去发生过有多少“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举,有多少“还有后来人”的豪言。有些人为了尽忠甘愿一死,有些人为了尽忠忍辱负重。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尽了忠,但!是什么使他们如此牺牲,不难理解就是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吧。

分享 转发
TOP
2#

同意楼主的观点,说到忠字必然要注意到它的结构,根基是自己的心,这也就是我想要说的。忠,就是要忠于自己的内心,一个连自己都会背叛的人又怎样来谈忠呢?坚持自己的信仰,忠于自己的信仰,这就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样的话太空泛虚无缥缈的让人看不见,在平常人的位子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平常人的事情。忠于自己的内心,于是就是忠于一切。
TOP
3#

       我觉得您说的有道理,但也未免把忠的含义圈定的过于狭窄,其实忠于祖国这是亘古不变的,虽然现在是相对和平的年代,我们的生活相对安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忠于祖国了。在古代战乱之时,也许以身殉国是忠于祖国,在近代,抛头颅洒热血是忠于祖国,今天,也许时代不再需要我们这样做,时代确实在变化,今天做好本职工作,同样也是终于祖国,同样也是表达了爱国之情。爱国不是空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TOP
4#

我对“忠”理解为真心诚意,无二心。

《荀子·尧问》:“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 荀悦的《汉纪·文帝纪下》:“ 周勃质朴忠诚,高祖以为安,刘氏者必勃也。”柳宗元的《吊屈原文》:“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 汉末诸葛氏,分处三国,并著忠诚。”朱德的《悼罗荣桓同志》诗:“起义鄂南即治军,忠诚革命贯平生。”

TOP
5#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我认为所谓“忠”就是对内心信念的一种坚持。当今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区别在于什么?
    是科学的发展?是文明的进步?......
    我想这些都不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只是上一时刻的我们,我们的大脑这配的只有现在的我们,而我们的未来靠的是什么?依我看来是梦想。
    所以,我认为“忠”只是忠于我们的梦想。也就是说,我们所忠的只是未来,而且我想古往今来“忠”都是这个意思。
    过去发生过有多少“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举,有多少“还有后来人”的豪言。有些人为了尽忠甘愿一死,有些人为了尽忠忍辱负重。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尽了忠,但!是什么使他们如此牺牲,不难理解就是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吧。

TOP
6#

“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TOP
7#

我对“忠”的理解

忠诚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蕴含着正直、诚实、信义还有高贵。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即使没有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权势,却拥有无数人的敬仰和内心的幸福。子曰:与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习且不论,忠和信是交友时自当切实奉行的。以忠换忠,以信换信,此为人生之大理。

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古代社会,忠往往和君主联系在一起,有岳飞的而被冤死而不是取代君主,即使宋高宗不算明君。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是对社会而不是对君王愚忠。体现了历史进步性。现代社会,对家庭的忠表现为对家庭成员的关照,对朋友的忠表现为支持,对事业的忠表现为热爱。对国家的忠就表现为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不是只有在国难当头才会显现,所谓乱世现忠臣只是极端情况下表现,而忠诚则始终是人的人生坐标。

TOP
8#

儒家的道德规范。孔子所说的“忠”,是指和别人的一种关系,尽力帮助别人叫做“忠”。“忠”又特指忠君。对长辈能尽孝道也是“忠”。孔子把忠当作实行最高道德原则“仁”的条件。孟子也把“忠”视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即指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汉以后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规定了臣民对君主须绝对“忠”,忠君便成为天经地义、永恒的伦理教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忠”是在为人处事的一个准则,尊重朋友为之忠,尊敬长辈为之忠,热爱国家为之忠。谋求自己所需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忠”

TOP
9#

最近看了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对于电影中的情节,我真的被它深深地所感动。在看到八公在主任去世之后还是执着的站在月台旁傻傻的等待着那个再也不会出现的身影,我震撼了。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持着它做出这样的举动,我想就是它主人之前对它的照顾吧。我想,忠诚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人与国家之间的,还可以是人与动物之间的。而且忠诚应该是相互的,如果你对它付出了,它同样也会用它的方式回报你。
TOP
10#

最近看了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对于电影中的情节,我真的被它深深地所感动。在看到八公在主任去世之后还是执着的站在月台旁傻傻的等待着那个再也不会出现的身影,我震撼了。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持着它做出这样的举动,我想就是它主人之前对它的照顾吧。我想,忠诚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人与国家之间的,还可以是人与动物之间的。而且忠诚应该是相互的,如果你对它付出了,它同样也会用它的方式回报你。
TOP
11#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诸如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国内外事件对每个青年同志都是最好的国情教育,对每个青年党员都是一次生动的党课学习。我们应从中得到启迪,树立五大意识。一是要树立忧患意识,正确认识世局和国情;二要增强爱国意识,把爱国作为自觉行动;三要强化信念意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四要激发奉献意识,学习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热心公益;五要牢记责任意识,胸怀大局,以天下为己任,同时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TOP
12#

忠诚是一种义务
忠诚胜于能力
忠诚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忠诚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忠诚是一种义务
忠诚的最大受益人――自己
忠诚不是愚忠
TOP
13#

“忠”广义上指对所发誓效忠的对象(国家、人民、事业、上级)、朋友(盟友)、情人(爱人)或者亲人(亲戚)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忠诚老实|忠诚勇敢|忠诚可靠|对祖国无限忠诚。 忠,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

忠诚这个伦理词汇,这些年在商业管理领域里被使用的频率已越来越高,最近还有一本书,名字叫《忠诚的价值》,探讨的是客户忠诚度的商业价值,当然这里说的忠诚已越过传统忠诚的范围。
  传统忠诚的概念谈的是人与人及人与组织的关系。这里还是想在传统意义上谈谈忠诚的问题,即人的忠诚。最近读一本书,名为《鲍威尔的领导秘诀》,鲍威尔先生对忠诚有一个十分独特的解释,鲍威尔先生说,当我们争论一个问题时,忠诚意味着你把真实想法告诉我,不管你认为我是否喜欢它,意见是否一致。一旦作出了决定,争论终止,忠诚意味着按照决定去执行,就像执行自己的决定一样。鲍威尔把忠诚问题划分为两个阶段:决策阶段和执行阶段。在决策阶段作为下属最大的忠诚是提供情况和观点,而不应该顾及上司的喜欢与否。因为在决策阶段每个人掌握的信息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非要与上司意见一致,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有恐于上司的权威,要么是等着看上司的笑话。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算是忠诚。真正有对上司负责的态度,你就不会有恐于上司的权威,即使一时被看成是一种冒犯,但事情的结果终会证明你的忠诚。后一种纯粹是一种虚伪的忠诚,无论你装扮得如何真实,时间同样会证明这一点。
  但是到了第二阶段,一旦决定作出,作为下属就要义无反顾地执行,就像鲍威尔所说的那样,像执行自己的决定那样。为什么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不能表现出在决策形成阶段那样的不一致?一个不是很完美的决策,但是良好的执行可以弥补决策过程的不完美。相反一个完美的决策,蹩脚的执行反而会使结果变得更坏。有种说法是60分的决策,如果遇到100分的执行,结果是60分;但是100分的决策,如果遇到30分的执行,那结果就是30分。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殊不知,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在一定意义上与我们的执行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再好的决策,执行不力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这个阶段,作为一个下属,最大的忠诚就在对决策坚定不移的执行上。

TOP
14#

      对主忠,对友信,事亲孝,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儒家思想给中国人留下来的财富
      到了新时期,不能忘却,对国家、民族甚至单位、尊长忠心不二,不做背叛的事,不朝秦暮楚,浩然正气,做顶天立地的人
     对朋友和身边的人讲究信义,诚信为本,才能赢得尊重,舍弃信义,总将为人所弃,失去信赖你的一切
     对长辈讲求孝,为公不费天论正义之道,为私怜古惜老报答养育之恩,一切以父母尊长的需求为重,肯于牺牲
     这些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了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TOP
15#

“忠”是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忠”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