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1904年生于安徽无为;1925年入黄埔军校三期;后历任连长、团长、师长等职。在20世纪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戴安澜将军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身殉国,堪称“域外死忠第一人”。
一、孤师入缅,首战告捷,用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军人不亚于其他任何同盟国军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战火烧到了缅甸。由于英军无力抵挡日军的进攻,遂向中国提出派兵支援的请求。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确保中国战时“输血动脉”滇缅路的畅通,中国派出了罗卓英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下辖第5、第6、第66军共10万将士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赴云南中缅边境临战待机。1942年3月初,中国军队入缅。当时日军入缅后,由南向北兵分东路、西路和中路。英国与中国商定中路和东路的日军由中国远征军抵挡。中路部队既要对付正面的敌人,又要策应东西两路的作战,这个重担就落在了第5军身上。第5军是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帮助下编成的第一个机械化部队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部队。1942年3月3日,蒋介石一天三次召见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令其火速开赴同古(也称东瓜)。于是以戴安澜为师长的第200师第一批孤师入缅。戴安澜师于9日抵达同古并逐次接替英军防务。在孤军深入异域作战的险恶条件下,全体将士决心坚守同古,等待援军,与日寇血战一场。15日,当史迪威,看到第200师已构筑的坚固工事以及良好的伪装后,连声夸赞戴安澜是“好师长”,并说,中国军队是很好的军队。中国军人不但不亚于任何同盟国军人,而且会胜过他们。19日晨,第200师经激战,共伤亡日军约200人。此次前哨战,是日军发动侵缅战争以来第一次失败。戴安澜师在这场战斗中不仅灭了侵略者的威风,挫败了其锐气,同时也转变了英军对远征军的轻视态度。
二、同古保卫战是远征军入缅后第一次大规模作战,戴安澜率领的第200师与四倍于己的日军激战,在使敌遭受重创后,安全转移
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为侵占同古,日军精锐的第55师团共四万余人并配备大量重炮、坦克和航空兵,向同古发起猛烈攻击。而戴安澜师仅有一万余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3月20日,日军向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戴安澜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28日,日军第56师团投入同古战场,对同古形成合围,但第200师仍坚守着同古。30日拂晓,戴安澜指挥全师安全渡过锡唐河并破坏了锡唐河大桥。当日军攻入同古后才发现已是一座空城。同古一战,是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是役,共歼灭日军横田大佐以下5000余人。
三、棠吉攻坚战后不久,中国远征军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戴安澜决定带部队回国,途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而牺牲
同古保卫战后,远征军当务之急是攻击棠吉。而由于英军的弃战与后撤以及远征军统率的指挥失当,第200师的两个团被错误地调往乔克巴当设防结果扑空。幸亏,戴安澜与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杜聿明两人的补救,将第200师两个团迅速调回。此时,日军东路已突破棠吉,妄图切断远征军回国的归路。为攻占棠吉,驱逐当面日军,戴安澜率师星夜兼程直指棠吉。在攻坚中,戴安澜身先士卒,棠吉城为戴师攻克,守城日军大部被歼。棠吉攻坚战后,缅甸战局继续恶化。远征军回国的道路被切断,史迪威决定退向印度,要罗卓英留下来指挥在缅的中国军队。史迪威一走,罗卓英也随之去了印度,于是远征军群龙无首,走入悲惨境地。戴安澜决定将第200师带回祖国。在返回途中,第200师先头遭阻击,戴安澜亲到一线指挥,不幸被日军重机枪射中胸部和腹部,但仍坚持指挥部队作战。不久,戴安澜伤势恶化,与世长辞,时年38岁。
戴安澜牺牲后,天地为泣,“为师长报仇”的喊声响彻营地。部队抬着他的遗体沿着他指示的路线,避开了日军的重兵布防,于6月初回到了祖国。第200师以自己鲜血和生命,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鼓舞了东南亚人民的抗战士气。1943年4月,毛泽东在给戴安澜将军的挽词中称:“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这是对戴安澜及第200师官兵同仇敌忾,英勇奋战的一种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