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俭与奢


节俭,欲望就减少,君子欲望少,就不会被外物所困扰,就可以遵守正道行事,小人欲望少,就能谨慎处事,节省用费,远离罪恶,家世富裕。所以说:“节俭,是一切有道行的人所共有的。”欲望如果没有限制的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世界的混乱,  因此,我们对于索取要一定的限制,使用要有节俭,就能感到福足,索取如没有限制,使用没有节俭,就会感到不足,那么如果人人都这样感到不足,没有限制,可以想象世界会变得是什么样子吗?

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发展,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这与提倡节俭并不矛盾;俭朴造就高尚的道德情操,勤俭是美德,尤其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穷时节俭是不得已的,只为度过困难,但富时节俭是主动的,是对自己一种有意识的磨练,节俭是一种优秀的品德,磨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收益终生!总之,俭以养德应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应遵循的准则,让我们大家齐节俭,使们大家的生活更美好!



分享 转发
TOP
2#

仁爱

有仁德的人,把天地万物作为一个整体,天地万物不是“大我”的组成部分。既然认作是自己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关爱不到之处呢?如果自己没有拥有他们,他们自然与自己不相关。

   所以能够以珍重自身生命去珍重天下人的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以爱惜自身生命的去爱惜天下人生命的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要时刻记得仁爱二字。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对人民要有真挚的大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预见性,无疑已被时间证明了它的失败,但它仍然赢得了我的敬仰,我还以为,辩证法是哲学超越自我逻辑困境的唯一妙法,而且只有通过它,理性才能解决非逻辑的生活和生命的纷纭万象,才能有资格谈解释——否则即便是生活,依照常规逻辑也是不可解的。

TOP
3#

信和义

信,就是要讲诚信,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现实社会也要求以诚信立足,讲诚信方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支持

至于义,不是简单的义气,应该还有正义,遇到困难、挫折时的义无反顾等.

忠和义我觉得更好的原因是他概括较多,较全面。不过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这样排才更好:仁者无敌,仁能动天下,仁者能包容,而能容则心胸开阔,胸若海可受百船之航!心受百川之流而后洁净。作为一个领导者也好,普通市民也好,都应该这样,现实意义嘛,我想不用再说了吧。这就是我对忠和义的见解。

不过对人应该稍微宽容,对己则一定要严,那样才能让下属或者同伴信服,尊敬,那就有魅力,也就有了号召力了!

    只是希望在现在和未来,当我们面对祖国的忠和个人的义的时候好好想想,希望在大海对面岛上的同胞们在面对炎黄子孙的历史根源、国家大义和某些人的私利的时候好好想想,是让老百姓幸福生活还是无可奈何自杀,对个人而言是选择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TOP
4#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中,

历史上有无数的事例,已经证明了忠确是关系到国家存亡、人民进退、民族祸福的双刃剑。爱国为国的都是有公忠精神的,反之,卖国祸国的都是私奸当头的,二者泾渭分明,冰炭不容。

当然,我们在今天研究古代丰硕的公忠精神,是一定要在继承的前提下,用辨证扬弃的方法,要剔除“忠君”等糟粕,明了其历史局限。我们要区分那些对“一家一姓”封建王朝的愚忠,与对人民、对民族的公忠;区分那些对一朝一代的“国”的效忠,与对祖国人民整体的“天下”的公忠。忠是伴随封建社会而产生的伦理道德 ,其初意是指利民、利公、利国 ,属于政治伦理的范畴 ,是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原则。
TOP
5#


我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对于义子的理解,我最喜欢的就是孟子的那句话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因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做到孟子所说的义样,

一个义人乃是个正直的人,他的位格、形象与他内心本体是正直的。

人被造原是正直的,人却行出许多的巧计,传道书提到这句话的原意时,就提到神造人的时候原是正直,是人被造时伦理的本位,人的存心动机原是照神的形象样式造的。所以,人是正直的,正直就是义。我认为要做到义就应该是

一个义人是个正直的人,

一个义人是个公正的人,

一个义人是个有真理的人,

一个义人是个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